菲菲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但是,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却非常粗心,她做作业的时候从来不检查,总是把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每次菲菲写完作业,就对着妈妈叫道:“妈妈,我写完了!”然后,把作业本、文具盒往桌子上一扔,就匆匆忙忙离开桌子,打开电视或者跑到外面去玩。接着,菲菲的妈妈就帮菲菲收拾书桌,把课本、文具等收拾到书包里,然后,再将菲菲的作业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用铅笔把错误的题目勾出来,再叫菲菲来改正。对于妈妈指出的错误,菲菲从来不问为什么,想一下就拿起笔来改,因此,她改过的题目经常还会出现错误。这时,菲菲就会不耐烦地嚷道:“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做呀?”妈妈见菲菲不肯动脑筋,一边抱怨菲菲不自觉认真学习,一边只得把正确答案告诉她。
生活中有很多像菲菲一样的孩子,他们好像一个傀儡一样,不会独立检查作业,不会独立收拾自己的书包,也不会自己思考错题的改正方法,好像没有自己的思想一样。妈妈们会抱怨他们不自觉,但其实应该是孩子抱怨妈妈管太多。因为妈妈把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都代劳了,才养成孩子不自觉的习惯。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生理心理的各项功能都还没有发育成熟,他无法独立生存,需要依靠他人的照顾。但随着孩子身心发育的健全,他学会了爬行、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自己出门、学会了与人交往……孩子学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他能学会的还有更多,但是,在许多妈妈心里,孩子再大也是自己的孩子,她们已经习惯了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给孩子喂饭、帮孩子洗脸、帮孩子收拾书包、帮孩子做作业……基本上能帮的都帮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能学会自觉吗?他从未尝试过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的味道,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学会自觉呢?即使他一时兴起自觉做了某件事,但是习惯于依赖妈妈的他自然会觉得做事情很费劲,还不如让妈妈做好。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依赖妈妈,越来越懒散,而离自觉就越来越远。
实际上,不自觉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对于孩子的终身素质来说,独立性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不自觉的孩子完全依赖于妈妈,四体不勤,无法独立生活。所以,明智的妈妈应该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注意从生活的各方面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孩子进行自觉主动的自主教育,逐渐养成孩子的自觉意识和习惯。
自觉主动的自主教育的内容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发掘其潜能。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赫施密特指出:“自觉主动的自主教育实现的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合一,使教育的对象成为主体,由于自身掌握了主动权,个人将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如此,不仅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而且使教育者得以身心的解脱。而这里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必须掌握以一驭万,能够真正诱发受教育者主动性的策略。”
然而,自主教育中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并非固定不变的。在自主教育的前期,妈妈是主要的教育者,到了后期,当孩子已经掌握了方法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孩子就发生了转变,从实质上变为了自主教育的自觉者,这时,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去求职学习,在某些时候,他们的独特见解和新的发现甚至会影响到妈妈,反过来使作为教育者的妈妈受到启发。
所以,激发和引导孩子自觉主动,妈妈不需要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培养出成功的孩子,就可以更轻松地成为成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