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卷长诗,那是岁月磨砺后的感受。对当下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发现生活的缤纷多彩。
这是一个孩子的日记:早晨起来去上学,走到学校大门口,看到一只狗,狗看看我,我看看狗。
读后,哑然失笑。这也叫日记?这就是多数孩子当下作文面临的困境。题材是困扰作文的首要拦路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开阔学生的视野,挖掘有意义的题材,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老师应该有一双慧眼。
我提倡孩子写日记,尽管孩子们写得五花八门,甚至不着边际。但砂砾中总有金子,荒草中总有灵芝。
我发现一个孩子写了这么一个情节:暑假里无聊,看到院子里的茄子叶被虫子咬成了网,叶子还无精打采的,他就拿剪刀把茄子的小枝条全剪掉了。爸爸看到被他剪得光秃秃的茄子,揍了他。
孩子的日记就传达出这些信息,我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觉得这里面有文章可做。我告诉孩子,请你继续观察那些光秃秃的茄子,做好记录,兴许有奇迹发生。
一个月后,孩子告诉我:茄子发新芽长新枝结新果啦,而且新结的茄子光鲜嫩滑。
多意外的收获!我让孩子记录一下这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用《给茄子“理发”》为题,把从破坏到静等奇迹的一个生命周期记录下来,恶作剧,却成了大发现。
故事对这个孩子来说,是终结了,对我的作文教学来说又是另一个开始。《给茄子“理发”》成了我给学生诵读的范文,并获得《语文报》年底最佳习作奖。
一个孩子告诉我,他也发现了一个类似的现象:他摘辣椒时,不小心踩断了辣椒树,结果发现辣椒树也是可以再生的,也是可以长出新的植株结出新的辣椒的,孩子写了一篇《再生的辣椒树》,也发表在《语文报》上。
这两篇范文是我与学生们发现之旅的财富。我又读给下一届学生听。奇迹再次诞生了。一个孩子说他爸爸把辣椒种在花盆里,到了冬天就放在暖和的屋里,结果辣椒树一直活着,不停地开花结果,如今两年了。我们都知道辣椒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那是因为种在室外田地里。孩子的这个发现也很了不起。他把辣椒成活两年的事用《盼辣椒成树》为题写了下来,并发表在刊物上了。
金矿深埋地下,但是矿脉往往隐现于地面。老师有了慧眼,这种发现题材、挖掘题材、整理题材的办法定会濡染给学生。
和孩子闲聊时告诉我,他发现树林里一个叔叔在剪枯萎了的杨树枝头。经过询问得知,这些枯死的小枝条是因为蝉在嫩枝头上产了卵,所以才枯死的。叔叔把这些有蝉卵的枝条收集回去,埋在自己的果园里,过个三五年,果树下就会出来大量的“知了猴”,然后在果树干上缠上胶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收拾“知了猴”了。
这真是一个重大发现。我表扬了孩子的慧眼与善问。然后我要求他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下来,孩子一气呵成了《种蝉》。开头是这样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蝉,你见过吗?然后娓娓道来,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生活中不是缺少题材,而是缺少发现题材的眼睛。事前发现是先知先觉,事后发现要总结反思,事中发现应当机立断。
前些日子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事情,我进教室时,孩子们乱哄哄的。原来一个孩子说,他的弟弟跟妈妈到田野里玩,突然一只野兔从弟弟身边窜过,结果弟弟的魂被吓掉了,回家后昏昏沉沉的。于是奶奶决定给弟弟收魂。奶奶在灶台上画个“十”字,然后把一个鸡蛋放在“十”字上,不停地喊弟弟的名字,让弟弟回家。鸡蛋站住了,奶奶说,弟弟的魂回来了。下午弟弟又活蹦乱跳地到处窜了。站鸡蛋收魂的办法真灵。
此情此景,我没有对迷信活动表态,只让孩子们明天每人带一只鸡蛋来,大家都来站站鸡蛋。
第二天,我亲自上阵演示,我静静地轻握着鸡蛋,喊着昨天那个同学的名字让他回家。几分钟后,鸡蛋站在桌子上,我让孩子们也站站鸡蛋试验一下,结果多数孩子的鸡蛋站立起来了。迷信破除,孩子们写出了《站鸡蛋的故事》。
抓住契机,纵横挖掘,就能写出新意来。记得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发生的一件趣事。我把一个女生误以为是男生了,指着那位学生说,请那位女生来回答。结果叫了人家两次,她站才起来,并告诉我,她是小女生。在全班哈哈大笑中,我改变了本课的行程,新的写作之旅开始了。
我让孩子们说说,我为什么误认了“苏扬”,那是因为她的短发和穿衣打扮。那苏扬为什么这么打扮?苏扬告诉我,她家没有男孩,妈妈把她当男孩子养。我又问,你有男孩子哪些特点?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喜欢打篮球,喊同学哥们呀等,还有一次一个恶作剧的同学把一只毛毛虫放进女生文具盒里,打开文具盒子的女同学吓哭了,苏扬过去捏着毛毛虫就扔到窗外。
这些鲜活的事例,不是写人的好材料吗?苏扬写了《我本女生》的自画像作文,其他孩子则写了《假小子苏扬》。
在教学相长的日子里,我们师生练就了一双双慧眼,然后把那些故事用文字连缀起来,一篇篇有韵有趣的习作就慢慢诞生了。
本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1
同期卷首刊发本人诗作:
《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精神高地
在核心期刊方阵的花苑里
在语文人割舍不尽的记忆中
有一个闪亮的名字——《小学语文教师》
在神州大地上
有一群追随者
静静地捧读着你
读着你,讲台就是大大的天地
和学生的交流对视中
涌现的都是朝气蓬勃的孩子
还有清脆稚嫩的朗读声萦绕耳际
心中抹不去的更是诸多教育故事
四十年啦
你陪伴了多少语文教师
让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
让他们在你浓浓的绿茵里
日渐丰满了羽翼
默默地又捧起你
思想的触角穿越了时空
对话的激情牵手那些语文大师
我读了你整整三十年哟
无论是飘着雪花的冬夜
还是氤氲茶香的教学间隙
《小学语文教师》如春风惠雨
你的名字牢牢地根植在我们的心
发表以上文章时,编辑有删改。
作者简介:张传德,副高级教师,五莲县读写工作室负责人,全国新教育名师成员,《语文报》等报刊兼职编辑,在《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余篇,指导学生发表习作千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