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小样就要上小学了。
明明上个月还在幼儿园和小伙伴嬉笑打闹,过完下个月,他就要变成真正的小学生,开启上学—听课—写作业的循环模式了。怎么想,都觉得缺少一点真实感呢。
为了帮助小样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小样妈钻研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列出了8件这个暑假我要陪他做的重要的小事。
如果你家孩子也和小样一样,即将升入小学,不妨参考一下今天的文章,相信会对你和孩子有所帮助。
提前说明一下,今天的内容侧重帮孩子做物质、心理,以及习惯层面的准备,不涉及语文、数学这些具体的学科。
学习方面的准备,小样妈会在之后补充。关于习惯的培养,可以看这篇:
幼小衔接习惯培养是重点,5个学霸都有的好习惯,你家娃有几个?
虽然很多家长认为,知识的衔接和储备才是最重要的。但假如孩子没有在心理层面准备好成为一名小学生,进入小学后,就会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而这必然会影响到学业成绩。
所以咱们先帮孩子从内心接受自己长大了,即将要迎来新的成长阶段,之后再来讨论知识层面的准备,会更加事半功倍。
01成为小学生,需要做哪些物质准备?
很多家长会忽略物质上的准备。其实物质准备不只是给孩子买文具用品这么简单。
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不仅能帮助孩子完成心理层面的过渡,接受并且期待“上小学”这件事,还能为之后的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具体来看,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下面3项物质准备。
1、让孩子参与登记报名
很多妈妈会把小学报名这件事一肩扛下,从准备材料,到报名(摇号),再到最后领入学通知书,全都一个人搞定。
这样做虽然很尽责,却在无形中把当事人——我们的孩子——给隔离开了。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小学报名变成全家人共同参与的一次经历,尤其要让孩子加入进来。
一起准备报名材料,让孩子看一看家里的户口本,找一找自己的名字。和孩子一起在网上或现场报名。一起参观即将入学的小学,一起打开录取通知书。
这些琐碎,但令人激动的时刻,都能帮助孩子从心底接受新的学校,还有自己身份的转变。
2、拍一张正式的入学照片
我们小的时候,拍照都得去照相馆。现在科技进步了,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记录下影像,连孩子都能够完成。
不过,对于升学这么重要的事,建议爸爸妈妈还是要创造一点仪式感,带孩子去照相馆,找专业人员拍摄。
假如孩子已经领到小学的校服了,可以穿着校服去拍摄。
没领到的话,就挑一套正式一点的服装,梳一个整齐的发型,清清爽爽,漂漂亮亮拍一张证件照,记录下自己即将成为小学生的样子。
等孩子亲手捧着印好的照片,那一刻,他的心情会很不一样。
留出一张照片好好保存,其余的可以留待开学交给学校。
3、购买文具和生活用品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需要用到的文具和生活用品有:
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卷笔刀、直尺、包书纸、文件袋(收纳不同学科的资料)、本子。
以及水壶、手帕、运动鞋等。
在准备文具用品时,要注意两个原则。
第一,让孩子参与挑选。
我们可以提前选定几个款式,让孩子做最后的决定,或者给他一些建议,但一定不能剥夺孩子做决定的权利,否则容易让他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第二,文具要简洁、实用。
不建议给孩子购买昂贵、花俏的文具。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如果文具很新颖、很高级,孩子就容易分心,选文具还是简单、实用得好。
除了上述这些必需品,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购买额外的用品。
比如能帮助孩子管理时间的小闹钟;有利于养成卫生习惯的指甲钳;舒适的桌椅、台灯;用于记录日常表现的行为记录表等。
02做好心理准备,孩子才能更快适应
心理上的准备虽然不像写汉字、认拼音那么显而易见,却对孩子入学后的表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假如我们忽略了这方面的准备,孩子上学后,就很容易出现不想上学,听课不认真,作业敷衍,凡事依赖父母,无法融入新环境等问题。
怎样帮助孩子做心理上的准备呢?其实和3年前,孩子要上幼儿园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行为习惯的建立,来帮助他提前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
1、早睡早起
上小学后,孩子不再有整段的午睡时间。为了保证白天的精神状态,晚上上床的时间要比之前提早。
我们可以趁着暑假,把孩子的作息调整到和小学一样的状态。
早上按时起床,吃完早餐后,简单地运动一下,然后学习一段时间。
午饭后不再长时间地午睡,下午可以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动,比如玩耍,运动,和大人一起做家务。
晚上早一点洗漱,看会儿书后按时睡觉。
如果我们能把孩子的生物钟调到上学后的频道,开学后,孩子就不会因为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而影响上学的心情。
2、专注地做一件事
进入小学后,上课时间会延长到45分钟。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
我们可以利用暑假时间,让孩子通过幼小衔接班,或者在家里模拟的方式,体验一下45分钟有多长,能否在这段时间里不喝水,不上厕所,尽可能地保持专注。
一开始,我们可以把目标定得简单一点。比如坚持25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专注地做一件事,可以是看书、写字、听视频课等等,之后再逐渐延长时间。
除了控制时间,我们还要把任务定得简单而明确,容易量化。比如写5行字,看一本书,听一节课等。
假如孩子认真地完成了任务,就记录到本子上,在完成的项目后打勾,或者画一个笑脸。别忘了用语言具体地描述孩子的表现,给他正面的反馈。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我可以认真做好一件事”的积极自我评价。
3、学会安排时间,兼顾学习和玩耍
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不断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不愿意让他们玩一会儿。
但其实,让孩子的生活只有学习,没有玩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一方面,孩子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认为是学习剥夺了自己的快乐,进而讨厌学习。
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大脑陷入低效运作的状态,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假如我们希望孩子上小学后能高效地学习,不妨趁着暑假,让他学习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把需要做的事(学习),和想要做的事(玩)都列在纸上,然后讨论完成这些事的先后次序。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和玩穿插着进行,劳逸结合,孩子更容易接受。
制订好计划后,就要尽量按表执行,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如果孩子做不到,再一起寻找原因,调整计划。
等到上小学后,用同样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规划时间,尽量保证每天都有一小段时间玩耍。这样可以激励孩子高效地完成作业,避免拖延。
4、学会对自己负责
小学可以说是孩子迈向独立的重要阶段。没有一位小学老师会像幼儿园的老师、阿姨那样细致地照顾学生。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要在暑假期间让他学习对自己负责,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比如自己穿衣服,洗漱,上厕所,盛饭,整理并保管自己的物品,起床,睡觉等。外出时,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物品。
另外,还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是为了锻炼他的动手能力,更是为了培养他的责任感,以便他入学后能更好地融入集体,承担起打扫卫生、擦黑板、收作业这些基本事务。
5、学会交朋友和表达自己
孩子能否在学校交到新朋友,顺利地融入集体,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都会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假如孩子过于内向,遇到同学不敢介绍自己,上课时不敢回答问题,适应过程就会很漫长,很困难。
我们不妨利用暑假的时间,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的人,帮助他练习自我介绍,也借机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留意一下孩子的新同学。有机会的话提前认识一下,一起玩一玩。假如能提前交到好朋友,孩子进入小学后就能更快适应新环境。
03父母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最后,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完成心理的转变。孩子即将迈入小学,我们势必要腾出时间,陪孩子适应这个过程,为小学六年打好基础。
那么这段时间,谁来负责接送孩子,谁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谁负责习惯的培养?
每天的时间怎样安排?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放松,什么时间和孩子聊心事,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
如果孩子学习遇到问题,该怎样解决?怎样保证辅导作业时不对孩子发脾气?怎样和老师沟通?
上面这些都是我们要提前思考的问题。好在如今,信息的获取变得快捷、容易,我们可以通过搜索网站、看书、看视频等方式找到答案。
虽然孩子真正入学后,肯定还会有新的情况出现。但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思考一些应对的方案,总好过什么也不做。
限于篇幅原因,今天先和大家聊这么多。欢迎留言分享你关于幼小衔接的经验或者方法。
小样妈也会在后续,继续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陪孩子迎接一年级的到来。
我是小样妈,复旦学霸妈妈,脑功能培训师,专注分享0-6岁育儿、早教方法。喜欢我的文章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