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624/9101078.html
我家长兄“老三届”行将毕业就去了部队。年开春,我从母亲手中接过长兄用过的书包上学了。那款书包是母亲在洋(煤)油灯下缝制的,面料为薄薄的卡叽,深蓝色。依稀记得,书包传承到我手里,大小补丁已爬满在书包的“大街小巷”。
这款书包伴随我整整两年。两年中,在“旧痕”的基础上,又添“新疤”五、六处。尤其是与伙伴们在放学的路上嬉闹追逐时,不经意“哐”的一下,背带断裂,书包落地有声。那时,不曾有文具盒,以致铅笔芯戳破书包而“出逃”没被发现就有“事不过三”次。当书包“毁容”到面目全非咬不住针线了,母亲才将其用米汤浆洗后作为抹布转岗在灶台行使新的职能。
第二款书包伴随我度过了小学余下的时光。那是母亲将自制的土布染色后缝制而成,其面料的厚度和耐磨性不亚于现在盛行的牛仔裤面料。由于坚挺的原因,三年级开始,无论是钢笔、铅笔抑或是尺子和圆规,再也没有从书包中逃遁过。那时普通的钢笔八角钱一支,而英雄牌铱金钢笔一块二角钱一支。丢失一支钢笔,意味着母亲下地劳动四天的报酬就付之东流了。
事实上,在我第二款书包履职时,乃至初中阶段,我所在的籍贯地,无论是大队部的供销点,还是公社所在地集镇的百货商店,是没有书包“保障供给”的。我与第二款书包“别了、司徒雷登”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土布面料易脏不易洗,书包已变成了“烫刀布”,二是行将跨进初中门槛的我萌芽了爱美之心。而直接的原因是一次“灵感的触发”。这款书包完成“包书”的任务后仍然没有改变其转岗的“苦命”-----每年季后从菜园里预留来年的种仔,母亲用这款僵硬的书包盛着挂在墙上待来年播种。
如果说第二款书包较第一款书包耐用,那么,第三款书包较第二款书包就新潮了。那是年7月15日小学毕业离校时,语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作文题目是“给远方的亲人或亲戚朋友写封信”。前面所言“灵感的触发”即发端如此-----我给部队的哥哥写了封信,而且在作文没有要求寄出去的情况下我用大中小三枚硬币买了8分钱的邮票将信寄出去了。主旨内容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打“攻心战”请求寄一款军用挎包作为书包让行将跨入初中行列的我荣光一下。旬余,仁兄将七成新的军用挎包寄回实现了我的愿望。那挎包为帆布绿色面料,正面凸印着红色五角星和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题词。
这款书包不仅有搭盖和扣带,里面尚以一块白布作为隔层可供单独放置文具。背着这款“色相”十足的书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不时投来的钦羡目光,让我油然一种飘呼呼的感觉。那“飘呼呼”的满足感远远胜过现在的网络用词“爽歪歪”。
到底是军用产品,抑或是节俭和满足的缘故,这款军转民书包一直伴陪我至高中毕业,且无论是劳动课或放假,如采摘野果、蓖麻、茶叶以及一年“三节”给亲戚送糕点、罐头等礼品也是把它派上用场。它,恰如恋人一般朝九晚五与我勾肩搭背。
从小学到高中,九年半的学窗生涯,聚焦“书包苦旅”,我算是幸运的。在我懵懂无知阶段,有“拣旧”的书包应对;在我顽烈调皮的阶段,有耐磨的土布书包应付;在我心生美丑的阶段,有军用书包映衬。这更替过程几乎化解了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反观我的“发小们”,总有穷困家庭的孩子用缝制的塑胶布取代书包,这种书包是没有背带的。这类家庭的学生,大部分读至小学就辍学回家放牛了。这类家长的一句口头禅至今仍在我的耳畔嗡嗡作响:“读书只要认得工分本就行”。而女生们的书包大多数是手提式的----用家中积攒的边角布料裁剪成尺寸相等的三角型,每四块拼成尺寸相等的正方型,然后缝合成布料组成一款书包。如果买布缝制书包,金钱尚不可万能。布匹需要凭借布票购买,而布票是按家庭人口限量发放的。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尤其是农村家庭,布票是用在春节“添新衣”和婚事“添嫁妆”这刀刃时刻的。
高中毕业十年后的年,儿子出生了。这时距离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号角也是十个年头而发展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从历史的长河去鸟瞰,十年仅为稍瞬即逝,但对于我们的祖国来说,这十年从“解放思想到改革开放”的变化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仅就中心话题“书包”而言,市面上各种颜色、各种款式和功能的应有尽有。儿子从幼儿园到高中,各类书包你唱罢来我登场。童款卡通的、男女分类的、多功能隔层的、多层口袋拉链的、附设柱形水杯袋的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在颜色上五彩缤纷,在功能上“五子登科”,并且从科学和省力的角度均为双肩匀力承载挎背式。所有这些,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而我,也穷尽了儿子对书包款式和更换的日新月异。
待到儿子离开家门口到了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粉墨登场的是拉杆箱、旅游包和电脑包,书包则几乎闲置一隅了。即使放假,也多半是旅游包来囊括桌屉里的教科书和学习资料。
这如今,三岁的孙子也是幼儿园的在籍生了。而书包的话题,由于款式和消费能力早已不是问题,书包的“内需”已极致到“没有好坏,只有合适”的疆界了。因此,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几乎将书包的话题从“聊天记录”中“删除”了。
年上学到年高中毕业,我的书包承载的虽然是辛酸,但背着打着补丁书包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的履历砥砺了我意志上的韧性。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儿子年出生的改革开放的十年,造就了儿子书包里盛满了希望,而年孙子的出生正是改革开放横空40个年头,这四十年又造就了孙子书包里盛满了幸福。从辛酸到希望再到幸福,我家三代人小小书包的变迁史,折射出了我们祖国的磨难、峥嵘、图强、富强和伟岸般的脊梁。
张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