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局浅析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书斋陈设艺术风

书斋陈设主要包括家具、典籍、文房用品、古董文玩、琴棋书画、花器茶具以及周围环境等,明代中后期,以苏州府、松江府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书斋陈设已然成为一种风尚,不惟文人有此雅好,连普通百姓也受其熏染。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与当时江南地区独特的经济、社会、生活,尤其人文与艺术等环境紧密相关,它不仅揭示了当时江南文人普遍热衷于远离政治、退隐书斋的自由式艺术化生活态度,而且突显了江南文化中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设计智慧与审美趣味。

随着朝代的更迭与时代的变迁,江南地区现存明代中后期建筑中的书斋已基本失去其原有的陈设面貌,对于研究当时的书斋陈设艺术存在一定局限性。

鉴于此,文章基于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独特的时空环境,笔者将结合明代绘画,围绕盛行于明代中后期的江南文人书斋陈设艺术风尚,以期从多个层面进一步发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会其独特的江南文人气质,领会其对当代设计与生活的重要启示意义。

一、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书斋陈设艺术风尚的多元表现样态

作为明代中后期文化生活领域的一种新风尚,书斋陈设艺术广泛影响着当时江南地区甚至全国范围不同领域、阶层以及个体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生活行为。

书斋此时已然成为江南人文化生活与日常生活相统一的综合空间,书斋陈设也逐渐上升为一种超越“学习”本身的重要艺术内容。在江南文人的引领下,这场书斋陈设艺术风尚显现出多元化的表现样态。

1、文人纷纷营建书斋并精心布局内部陈设

书斋陈设风尚风靡江南之际,名门望族和巨商大贾,皆于宅中幽静之处营建书斋,有些达官贵人不仅有书斋,还根据其规模进行内外分隔,内书斋留为私人空间,外书斋则兼以会客之用,如有私交好友或门生到访,可相约于此,相比于厅堂而言更显亲近、私密、随意。

此时的书斋不仅是文人士大夫们学习和舞文弄墨之地,也是他们清修和交友的重要场所,甚至日常起居生活也可尽在其中,这就使得书斋内部陈设布置拥有了新的意义。

对于江南文人而言,书斋陈设是个人高级趣味的反映,是个人渊博学识的体现,也是个人财富的象征,更是个人文化生活的诗意表达。

依据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理念,苏州博物馆曾复原了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书斋内部陈设,所陈家具和其它陈设内容皆体现出典型的江南特色,如苏作明式家具、太湖石、徽砚等,为今人领略当时的江南文人书斋陈设艺术提供了直观的参照。

优雅借助书斋走向日常生活,书斋里大到家具,小到文具、清玩,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令文人的生活更加优雅多彩,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明代中后期所建书斋主要有唐伯虎的魁星阁、归有光的项脊轩、徐渭的青藤书屋、董其昌的画禅室等,时至今日,它们依然被广为称颂。

2、文人著述文学作品专论书斋陈设之道

随着书斋陈设艺术风尚的弥漫,江南文人不仅倾心于书斋实际陈设,同时还著述相关文学作品,从学术角度进一步深入探索书斋陈设艺术之道,这一方面是由文人自身研究需要所决定,另一方面也是书斋陈设艺术风尚影响下社会大众对相关知识的迫切需求所推动。

作品从书斋选址、周围环境、空间结构、内部陈设等方面对书斋营建法度和陈设艺术进行了比较专业的探讨,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李日华的《紫桃轩杂缀》、高濂的《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以及文震亨的《长物志》等。

著名戏曲家、散曲家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卷一:“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东屋置道、释二家之书,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横几榻之外,杂置法书名绘。”

李日华道出了当时江南文人心中的理想书斋形态,即:书斋周围依山傍水,内外空间通透幽静,内部陈设简洁古雅,藏书丰富讲究,生活于万历年前后的高濂通过《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对理想书斋的内部陈设进行了详细阐述:“斋中长桌一,古砚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

不难看出,高濂从理想化的高度,为当时文人书斋陈设提供了近乎完美的参照,虽然种类丰富,且贵贱不一,但有一点格外明显,即无论何种陈设内容,均不贪求数量之多,而在于样式齐全,风格古雅,设计考究,以将书斋构建成理想化的文化生活空间。

3、画家创作绘画或插图描绘书斋题材

对于能写善画的江南画家,在书斋陈设艺术风尚盛行之际,亦好将书斋及其陈设内容设为绘画创作题材,文徵明所绘的《真赏斋图》,描绘内容为文徵明好友华夏(字中甫)于无锡太湖边所筑书斋———真赏斋。

从主要创作元素的组织和书斋内部陈设的布局设计可以看出,真赏斋主人华夏对书斋选址、周围环境、书斋规格样式以及内部陈设等极为考究,而且受到当时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思想的重要影响。

书斋不求规模和奢华,而在于古雅、质朴与含蓄,重视意境的营造,重视与周围环境的相生相融,具体而言,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创作书斋主题绘画,主要有四方面意义。

第一,用于日常交流,以展示其书斋陈设或收藏的高雅趣味;第二,用以表达对书斋及内部陈设之物或特定人物的情感寄托,所谓睹物思人,以绘画描绘书斋或者其中的特定陈设之物就有了特殊的深意;第三,用于记录文人日常生活;第四,作为响应当时书斋陈设艺术风尚的文化传播材料,兼具宣传与教化之功。

二、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书斋陈设的典型内容与江南特色

有别于其它时代或其它地区书斋陈设的一般内容,盛行于明代中后期的江南文人书斋陈设艺术风尚,催生出许多新的典型内容,使这场文人书斋陈设艺术风尚充分显现出鲜明个性的江南文化特色。

1、反映江南地域人文特色的藏书与名人字画

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名人汇聚,文风鼎盛,出版业发达,藏书风气旺盛,名人字画交易活动空前繁荣,随着文人书斋陈设艺术风尚的不断深入,许多反映江南地域人文特色的诗集、文集、专著之类的藏书和名人字画逐渐成为江南文人书斋陈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南宋定都临安,文人大举南迁,至明代,江南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文学世家聚集区,如文徵明家族、冯梦龙家族、吴承恩家族等,文学世家的大量汇聚使江南地区的藏书、刻书与印书活动异常活跃,至明代中后期,江南已成为全国藏书、刻书与印书之最。

据《中国私家藏书史》记载,明代藏书万卷以上的位私人藏书家之中,就有83位来自江南地区,而其中一半以上出自文学世家,由此可见,明代江南文人的藏书规模与影响之大。

藏书方面,江南文人不仅积累起庞大的规模,而且构建有丰富的类型,出自名家的各类诗集、文集、剧本、小说、专著、绘本、画册、碑帖范本等皆成为收藏对象。

明代中后期,受书斋陈设艺术风尚、地域文学以及江南文人个人名望影响,一批反映江南地域人文特色的藏书深受藏家青睐,也正是这类藏书突显了江南文人书斋陈设的地域特色。

如明代万历年间焦竑著《养正图解》、文震亨著《长物志》、明末造园家计成园艺理论专著《园冶》、文学家冯梦龙的“三言”、文徵明孙子文肇祉编刻的《文氏家藏诗集》等。

字画方面,受江南古典园林与江南文人画影响,同时结合江南秀美田园风光,以及江南文人日常雅集活动等,反映江南特色的名人字画在当时异常受欢迎,因此也成为江南文人书斋收藏的典型内容。

如吴门画派园林题材主要描绘“文人居处游息的庭园生活”,有沈周的《东庄图册》、唐寅的《溪山渔隐》、《江南农事图》、文徵明的《浒溪草堂图》、陆治的《花溪渔隐图》、文伯仁的《南溪草堂图卷》等,此外,以江南文人形象入画的绘画作品也常成为文人书斋收藏的内容。

如嘉兴望族项元汴拥有藏书阁———天籁阁,“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与其交往密切,甚至成为其驻府画家,仇英曾以项元汴之兄项元淇入画之作《桃村草堂图》就收藏于天籁阁。。

2、体现江南文人书斋生活意趣的雅玩清供

书斋里不仅陈设书籍、字画和家具,江南文人对于斋头清玩也格外倾心,虽说书法、绘画可以令雅室生辉,然则古琴与文房用具皆为文人书斋常备之器,如“文房四宝”之笔、墨、纸、砚,以及笔架、臂搁、砚滴、台屏、香炉等,皆是点缀书案、赏玩怡情的实用陈设艺术品。

正所谓“笔砚精良,人生一乐”,江南文人素来讲究艺术化的生活意趣,追求高洁雅逸,书斋内所置雅玩丰富多样,所谓雅人深致,由此可见一斑。

上海朱守城(明代万历年间)墓曾出土过一套文房用具,为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的书斋陈设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照,所出土的文房用具多为紫檀木和黄花梨木所制,整体古雅、素简,偶有少许仿古纹饰,造型优美,制作精良,品类丰富,有砚、笔筒、笔屏、镇纸、印盒、压尺、文具盒、香筒等。

这些曾经雅陈于墓主生前书斋之中的文房用具,与相关文献《广志绎》中所述当时苏州人崇尚细木家具之风一致,所以,它们间接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文人书斋陈设所用文房用具的类型与特点。

总结:

江南文人对书斋文化生活的积极向往态度、对书斋内部陈设内容的积极参与设计,以及在引领书斋陈设艺术风尚中展现出的东方式传统设计智慧与审美趣味,皆可为当代设计实践与文化生活提供参考借鉴与启迪。

参考文献:

[1](清)乾隆.苏州府志(卷十七).转引自朱焱炜.明清苏州状元文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34(2).

[3](明)文徵明.文征明集(卷二十五).三学上陆冢宰书.转引自施晴.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的书斋研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