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安心安居乐业,余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搬迁到新家后,在社区产业扶贫车间内找到了新的工作,每月工资加起来能有。”近日,在遵义市余庆县子营街道积善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正在进行网线组装工作的曹汝香告诉记者。   余庆县子营街道积善社区是一个年轻的社区,于年5月份成立,在西部新城、东部产城、水厂三个安置点共建成住房套,集中安置了来自8镇1乡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户人。

干净整洁的子营街道积善社区

清晨,走进子营街道积善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水厂安置点,黄白相间的楼房整齐地排列着,干净整洁的小区内,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科普馆、图书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围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文明等内容,不时吸引着过路群众驻足观看。   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内,党务、就业、社会事务、养老保险、综合服务等窗口,每天都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社区服务,让安置点成为幸福之家   “我想要一个粉红色的文具盒”“我想要一个自动铅笔刀”“我想要一个篮球”……在积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二楼微心愿·微服务墙上,家住搬迁安置点的孩子们写下了一个个自己的小心愿。

搬迁安置点孩子的心愿墙

年11月1日,积善社区水厂安置点开展了微心愿·微服务活动,每个搬迁来到水厂安置点的孩子,都可以在微心愿·微服务活动墙上写下自己的愿望,然后由社区党员出钱为他们完成心愿。“想要彩色笔和书包的学生比较多,目前已有22个孩子收到了心愿礼物,孩子们都很开心。”积善社区委员毛红说。   每天下午四点半,社区服务大厅二楼就成为了安置点孩子们的“第二个学校”。面对父母外出上班,安置点孩子无人照看,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需要辅导的情况,今年6月,积善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四点半学校”正式向安置点学生开放。

“四点半学校”里辅导老师为孩子讲解试卷

在社区“四点半学校”,来自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辅导老师耐心地为每个孩子进行课余辅导,讲解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假期时候,还教授他们绘画、舞蹈,普及安全教育知识等。   “对于平时父母上班无暇照顾的小孩,为尽快帮助他们融入大集体,我们就去宣传动员,让小孩们来到社区的‘四点半学校’,免费为他们课余时间辅导作业。”辅导老师昌文艳介绍,平均每天有30余人前来进行辅导。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安置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得到了提高。“印象最深的是就读于城关小学二年级的简佳雪,今年8月份来到‘四点半学校’的时候,数学只能考10多分,我们就重点对她进行辅导,前几天听她的奶奶说,现在已经能考70多分了。”昌文艳笑道。

儿童科普活动室

“四点半学校”旁的儿童科普活动室,是安置点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VR探索、球池、设计之星、沙摆、齿轮墙等科普设备设施,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科普活动平台,为孩子们营造了探索科学原理、解迷科普奥妙的环境,让易地扶贫搬迁儿童也能和城市孩子一样,充分体验科学所带来的乐趣。   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   从今年11月8日起,家住积善社区水厂安置点的刘艺每天都比较忙。早上8点,她就要赶到余庆县子营街道积善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学习烹调技能,每天学习8个小时。一个月的培训时间,让刘艺慢慢有了“大厨”的姿态,配菜、切菜、调味、炒菜,每一个环节,培训都不落下。

正在参与烹调技能培训课的居民

培训点通过理论和实操的方式向学员教授做菜,红烧肉、青笋肉片、干煸四季豆、紫菜蛋花汤……每天教授的菜都不一样。“培训对自己的厨艺提升很大,有了手艺就好找工作。”刘艺说,一个月前她在社区里看到未就业人员培训的通知,自己由于没有技术、没有就业,就选择报名前来学习,她觉得,技能培训是就业的基础。   积善社区根据三个安置点的居民需求,相继开展了家政服务、育婴、烹调、电工等培训,每天3个小时理论课、5个小时实操课,培训群众的动手能力。   “前来培训的贫困人口,学校免费提供烹饪材料、教学课本、笔、衣服等,不让老百姓掏一分钱,目的就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负责为安置点居民开展培训的贵州大正家庭职业学校副校长凌云介绍,目前正在开展的烹调培训班有60人,今年已为积善社区水厂安置点培训居民开展了10期培训。   培训的贫困群众,不仅免费,每天还有40元的培训补助。从成立至今,水厂安置点已开展了19期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人,其中就业人。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近年来余庆县紧紧围绕“文明新风、文明礼仪、文明行为、感恩奋进”开展常态化培训,从根本上改变搬迁群众过去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结合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举办家政、烹调、水电装修等技能培训,确保每个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适用技能,提升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目前全县共培训搬迁群众人次。   产业扶贫车间,把就业搬到家门口   社区里就有产业扶贫车间,这让搬迁安置点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顾的居民多了一份就业选择。   积善社区水厂安置点居民曹汝香在今年11月9日到社区引进的遵义市仕昌电子有限公司上班,主要工作就是网线组装。家门口的工厂,让她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有一份收入,比起从前,她觉得很满意。“才来不久,工作也不太熟练,工资和计件挂钩,目前只有40元每天,相信熟练之后收入会增加。”   为保证他们的收入,社区每月还补贴在产业扶贫车间工作的群众每人每月元钱。

社区产业扶贫车间里工作的居民

据介绍,目前子营街道积善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除引进遵义市仕昌电子有限公司之外,还会有服装厂和纸巾厂进驻。目前服装厂已有人报名参工,纸巾厂有75人报名参工。   在积善社区安置点店铺内,许多居民围坐在一起正聚精会神地分选太子参。今年6月,太子参经营户曾志贤来到积善社区,通过租赁安置点店铺来发展太子参产业。经过工人的分选后,太子参按照大、中、小进行分类,然后销往广州、福建等地。   “工人都是来自安置点的居民,平均每天有70人前来务工。”曾志贤说,前来务工居民的工资与计件挂钩,分选太子参每斤可以有3元的收入,多劳多得,平均每天每人有40元的收入。

围坐起来的居民正在分选太子参

新建产业扶贫车间、引进企业落户安置点,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安置点群众就近就业,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   目前,余庆县共有搬迁劳动力人落实就业创业,其中利用城市管理、卫生保洁、保安等政府公益性岗位落实就业67人;依托产业园区、现代农业观光园、松烟返乡农户工创业园区落实就近就业人;对接“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扶贫,推荐到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务工,实现稳定就业人;通过低价租赁安置点经营店铺等方式实现自主创业55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杰

编辑任诗音编审晏海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