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倒数第一试卷”火了,老师:这孩子智商太高,我教不了
谈到孩子的表现,家庭内的情绪可谓千差万别。对于高分的孩子,回家后,家长会充满喜悦,兴高采烈地庆祝。而那些考得不尽人意的孩子,家长们则沉浸在如何批评的思考中。
当我晚上在社交媒体上浏览朋友圈时,一个好友分享了她孩子的考试成绩,伴随着一张孩子第一单元语文测验卷的图片。在仔细查看后,那醒目的46分着实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帖子下写道:“这个成绩怎么说呢,该怎么处罚合适?”
滑下屏幕,评论区的建议五花八门,有人提议采取混合双打的方式,还有人劝说不要打,因为打击越重,成绩可能越差。
接着,另一位好友文文的爸爸也分享了她孩子的试卷,仔细审视后,确实让人不禁感慨:如今的小学生思维真是别具一格,他们的答案简直让老师哭笑不得。
看看那第三道填空题,第一个小题答得相当准确,但第二个小题却是:“升国旗是要奏(),我们要()”。
正确答案是:要奏国歌,行注目礼!这个孩子的回答却是:要奏(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我们要(乘乘的)。
透过屏幕,文文的爸爸都忍不住放声大笑,这个答案实在是匪夷所思,估计回到家里会有所惩罚。
小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着实令老师哭笑不得。这个孩子在考试中名列倒数第一,却因其惊人的智慧被老师盛赞为:“智商超凡,超越地球人的想象力。”
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用词语造句,这位孩子毫不掩饰地以自己的实际水平获得了满分,示例句如下:
用“好吃”造句是:好吃个屁!
用“马上”造句是:我高兴地坐在马上。
用“先...再...”造句是:先生,再见!
看完这道造句题,不禁佩服这孩子的奇思妙想,真是个可爱的小家伙!家长们或许应该多花些时间每天晚上辅导孩子的功课。
再来看这一道造句题,要求使用“...会...”造句,这个孩子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高分的渴望:“老师会给我打分。”
事实是,老师没有给他分,反而在红叉上打了个大大的"×"。
谈到造句题,再来看看这令人欢乐的古诗词填空,看看那些小学生如何发挥他们的创意。
上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孩子接着写下一句:“一片冰心在玉湖”;
上一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孩子接着写下一句:“我欲恋而风不在”;
上一句是:“借问酒家何处有”,孩子接着写下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
哈哈,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古诗词填空真的是契合了那句谚语:“求人不如求己!”如果填不出古诗词,就干脆自己创作吧,意外地还有很好的押韵效果。
还有这个常识题,孩子的回答没有任何错误,但却得不到分数。
看这个问答,问:孔子是我国最大的什么家?学生回答:老人家!这样的回答,让人不禁怀疑孩子是否在认真回答问题。
又有一道问答,问:早餐不能吃什么?学生答:午餐和晚餐!这种回答实在令人捧腹大笑,孩子是否开玩笑了呢?
还有一个问题,问:用什么擦地最干净?学生答:用力!这个答案也是相当滑稽,难道孩子认为越用力擦地越干净吗?
哈哈哈,这些答案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否孩子在开玩笑呢?或许他们的幽默感超乎寻常。
另一个有趣的情景,给出了一个看图写话的题目,两队小朋友正在拔河比赛,要用关键词写出描述。孩子的回答却是:有的是男的,有的是女的,还有的不知道是男是女。这个回答有些滑稽,因为很难想象会有不确定性的性别。
还有一道作文题,要求写出“我多么想__________”,而孩子只写了三个字:“睡懒觉”。这个答案似乎透露出孩子对悠闲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向往。
最后,看看这篇作文题,题目是“我与书的故事”,然而,正文内容却只有一句:“此处省去字.......”孩子似乎并不愿意写作文,这个答案可谓出奇不意。
透过屏幕都能设想到老师面对这篇作文时的表情,文章内容竟然被删减到省去字,这使得在评分时也只能舍弃60分。
然而,最让文文的爸爸开怀大笑的还是那个古诗鉴赏题,不确定是学生对李白有所误解,还是自己的思路有些“古怪”。
伟大的诗人李白写了一首明确表达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但学生却硬生生地将其解读成了一种离奇的方式,如果李白知道了,可能都会感到不满,不难理解老师在试卷上画大红叉后仍不满,甚至写下:“滚,你可以毕业了!”
这种欢笑不断的情节不仅出现在语文试卷上,数学试卷上的答题方式同样令人哭笑不得。
例如,有一道题考察孩子们对人民币使用的了解,问题是,购买一个新文具盒需要支付6元5角,孩子居然提到了支付宝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