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80327/6461888_0.shtml
——浮梁功夫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汪晓玲与茶的故事
景德镇昌北茶号的红茶就产自于米以上的高山上
景德镇浮梁讯:(浮梁融媒黄湘国)位于赣皖交界的浮梁县西湖乡桃墅村,这是一座拥有年历史的古村落,在古代为浮北的第一大集镇,历史上这里陶瓷茶叶贸易繁忙,号称“桃墅三千烟”。其规模之宏大、商贸之繁华堪称浮梁之首。浮梁功夫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汪晓玲,就出生在该村一个茶叶世家。她从小耳濡目染,对茶叶情有独钟。长大以后,她作为家族第五代红茶制作传人,开始学习制茶,承袭古法推陈出新,成立了以打造高山红茶为主业的景德镇昌北茶叶有限公司,从事茶叶培育、生产加工、销售推广等工作。在她的精心耕耘下,不到几年时间,她的茶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浮梁茶产业中一名佼佼者。
汪晓玲在制作红茶
清明时节,又到了一年采茶旺季。来到素有桃花源别墅美誉的桃墅村,在一栋清朝末年的老宅子里,见到了这位80后的红茶制作非遗传承人。
“我太爷爷汪德水继承祖业,精于制茶,创设了“天勝祥茶莊”曾是昌北古镇赫赫有名的制茶师傅。”汪晓玲见到第一句话就说。接着,她便滔滔不绝地向讲述她小时候与茶叶的故事。“记得我小时候,天刚蒙蒙亮,妈妈就把我从暖和的被窝里拽了出来叫我一起上山采茶叶,但当我来到茶叶山上时,看到满山绿油油的茶叶,又是高兴和开心。因为这一片片嫩绿的小叶子,经我亲手采摘下来,就会变成我爱吃的水果糖、书包里的文具盒和身上的新衣裳。因此,在我小小的心灵深处,它不是一片‘绿叶子’,而是一片‘金叶子’,我从骨子里散发着对它的热爱,因为它让我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汪晓玲陷入了深深地回忆,但脸上却洋溢着甜美的微笑。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采访汪晓玲
小时候的记忆,让她对茶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长大后,她就渐渐知道了祖辈与茶叶的许多故事。她的太爷爷叫汪德水,是村子赫赫有名的制茶师傅,他不仅把祖上的制茶技艺传承,而且精益求益精,把它发扬光大,亲手创设了‘天勝祥茶莊’,经他手做出的茶,是那时候浮北片区最好的茶品,因为他手艺好人品好,被人尊称为‘德水公公’。只是到了爷爷和父亲这一辈,由于战乱等历史原因制茶被迫停止。爷爷汪土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争胜利后,回到大队上工作,也继承了祖辈事业,在年,带领乡亲们一同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红茶生产任务,因为给中苏友谊做出了突出贡献,还获得了周总理签发的奖状。这是浮梁茶较高的荣誉。说到这里,汪晓玲是满脸的自豪。
汪晓玲在高山上采摘茶叶
在家庭的影响下,汪晓玲从小就种下了“茶的种子”,每当听说谁家的茶叶做得好卖出了好价钱,她就跟到谁家黏着人家,有一种学不会不罢休的劲头,这样不断取东家长补西家短,她逐渐练就了一手好的制茶技艺。在“茶业”的道路上,汪晓玲选择的是不断的学习不停的攀登。她走出了山村,去到专业机构学习茶艺、茶道、评茶等专业知识,也拜师茶科所的资深专家老师学习茶叶种植管理,培育培优等知识。“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与实践创新中,汪晓玲对茶叶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逐渐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先后获得了高级评茶员、高级茶艺师、全国青少年综合艺术素质测评茶艺考官、全国青少年综合艺术素质测评高级教师等资格,年获得了景德镇市“浮梁功夫红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代表传承人等荣誉称号。如今,她的事业越做越大,她的昌北茶号旗下共拥有自家茶山余亩,合作茶园余亩,其中大部分都是生长在米以上的高山上。这些“金叶子”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劳动收入。成绩的取得,对于汪晓玲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她却从未满足于现状,仍然为浮梁茶的发展在戮力前行。
明清古宅见证了“昌北茶号”的辉煌
“虽然从事茶叶生产和制作是一个苦差事,但是我会无怨无悔地做下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浮梁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光大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汪晓玲坚信。
汪晓玲在给客人讲解红茶冲泡方法
作者/来源:自由撰稿达人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