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历史解密乔布斯的精神伴侣,苹果最后

提到JonyIve,很自然的会与苹果捆绑在一块,自年进入苹果以来,近乎是弹指间,这位旧苹果时代的“骑士”结束了守护苹果20多年的生涯,迎接人生下一段征程。

作为苹果的首席设计官,他带领的一支创意团队被广泛视为全球最佳。他个人名下有五千多项专利,他的作品也被全球各地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搜罗,成为永久馆藏。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谈钱俗气但也最真实,这点,美国股市给了最有力的答案。在苹果宣布乔纳森今年将离职后,苹果在盘后交易中股价应声下跌约1%,对于曾突破万亿市值的苹果而言,这1%代表至少90亿美元。

除了乔布斯外,无疑,他是对苹果产品最有影响力的那个人。

从小孕育的匠心精神

乔纳森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迈克尔·约翰·伊夫是一名银匠。家境虽一般,但生活环境轻松,乔纳森父亲会把自己在制作物品方面的技巧和理念传授给乔纳森。当乔纳森还是一个男孩时,他就喜欢拆装父亲给他买的各种玩具,作为父亲并不反对乔纳森这样做,反而协助并支持儿子拆装并复原这些玩具。

童年深受父亲影响的乔纳森在高中时,其设计才华就初见端倪。16岁时,他的才华被伦敦知名设计公司罗伯茨·韦弗集团的总经理菲利普·格雷看中,并资助他读了大学。大学期间,乔纳森按照约定来到公司实习,并在毕业之后,正式成为其中一员。

其实在上大学期间,乔纳森就设计出了新型电话与助听器等产品,在公司实习期间,还被誉为公司的“金童”设计师,为日本斑马株式会社设计了文具盒和签字笔等。他在设计一款新型钢笔时,将重心集中于钢笔的“消遣功能”。他观察到人们总是爱摆弄他们手中的钢笔,因此决定为钢笔使用者们设计另一种功能,让他们在不写字的时候能够摆弄钢笔来消遣。他很聪明地在钢笔顶端添加了一种由圆球和夹子组成的装置,专门供使用者无聊时消遣。

这个“消遣功能”在某些人看来或许没什么特别,但是,把圆球和夹子结合在一起的装置却让这款钢笔成为一款非常独特的产品。

乔纳森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会注意到房间里的形式和设计,以及人们对物品的反应。他表示自己厌恶那些投机取巧或是按照进度表、而不是为了用户完成的设计。

“我们很难明确表达出好设计如何对我们产生影响,但我们能够分辨何为匠心何为粗心。”他说道。

乔布斯的精神伙伴

初次尝到苹果电脑的甜头还是在校园生活接近尾声的时候。在那之前,乔纳森似乎并未对电脑产生多大的兴趣,但苹果电脑人性化的人机交互体验深深吸引了他。

“那真是个戏剧性的时刻,清清楚楚地印在我脑海里。”他说。

年,乔纳森如愿加入苹果,但那时的苹果,乔布斯出走,混乱不堪,纵使有千百般力也难以施展拳脚。就在乔纳森四处碰壁,决定离开苹果公司之际,乔布斯回来了。

年,乔布斯回归苹果,拿回统治权,收拾烂摊子。当时,乔布斯大刀阔斧地将苹果60多个产品削减到只剩4个,并在全世界奔走以寻求一位真正的超级设计明星。他曾经向IBMThinkpad的设计师萨帕,以及几位卓越的建筑师、汽车设计师发出过邀请。

但当乔布斯看到乔纳森那份简历时,忽然明白,原来寻遍天涯的人竟近在眼前。当时已经打点好行囊,拿着辞退金,准备离开的乔纳森被他的一句“以后公司不仅要赚钱,更要生产伟大的产品”所打动,留了下来。

iMac的成功证明了乔布斯的眼光是正确的。

年,在苹果公司最危急的关头,乔布斯把宝押在了廉价个人电脑上。当时,乔布斯决心改变家用电脑呆板、无趣的形象。随后乔纳森带着设计师们24小时不停地制作各种模型,终于设计出了iMac——一款蛋形的电脑。蛋形就算了,乔纳森还设计了半透明的外壳。

这半透明外壳绝非食草的主,以至于当时的竞争对手回忆起那时曾说,半透明外壳在技术上根本无非做到,所以他们放弃了。那时,为了寻找合适的外壳,乔纳森和他的助手跑到一家糖果厂研究胶质软糖。他们和亚洲制造商一起花了几个月研究批量生产iMac的熟练工艺。设计小组甚至力争重新设计内部电子元件和线路,以保证透过外壳让它们看上去更好看。

年,苹果推出第一台钛合金制作的电脑。此后,乔纳森让其助手偷偷将价值不菲的电脑运到旧金山的仓库,在远离苹果本部的那里建立设计工作室。他们在那儿工作了6个月,通过无数次制作模型完成了基本设计,然后他们前往亚洲,与精密元件生产商一起工作。就这样,第一台湛蓝透明的iMac诞生了。

这对乔布斯、乔纳森和苹果来说都是很大的风险,因为这将让生产成本急速上升。有人估算过,当时苹果在每台电脑外壳上的花费高达65美元,而行业平均水平可能只有20美元。

一个外壳花费就要比业内平均高出40多美元,这对于本就处于危急关头的苹果何尝不是一种赌注,更何况iMac的造型在那时已是争奇斗艳那般了。但上市后的空前成功,告诉了所有人,它值。

在发售的前4个月,苹果公司就卖掉了80万台iMac,它也成了苹果公司史上卖得最快的电脑。iMac的成功不仅挽救了苹果公司,也让乔纳森的工作室成了全公司最有权势的部门。

有了这次的成功,得到了乔布斯的赏识,乔纳森在设计iPod的时候就更任性了。他彻底抛弃了iMac多彩的设计语言,将iPod设计成了纯白色。为了缩小iPod的体积,他甚至取消了更换电池的功能。

乔纳森和他的设计团队先后设计出创造出iMac、iPod、iPhone和iPad等系列产品。年,由于乔纳森对全球设计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封为“大英帝国二等高级爵士。

在公众场合,乔纳森总是谦逊少言,但他的同事们却表示:“如果苹果是一种宗教,那乔纳森的设计团队,仿佛是一个更狂热的宗教。”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庞大的宗教团体——乔纳森的设计团队一共只有十几个人,但是他们的运作极其高效。乔纳森甚至表示:“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我们的设计团队窝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吃比萨时构想出来的。”

乔纳森“放飞自我”的背后是乔布斯的支持与默许。

乔纳森的设计工作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无论怎样,苹果仍旧是个靠销售产品来赚钱的公司,当设计无法满足成本,工程师的需求时,有时不得不为此做出牺牲,拦腰砍断一些辛辛苦苦设计的功能是家常便饭。

乔纳森之所以能创造出iMac、iPod、iPhone、iPad等颠覆性系列产品,这跟他的设计部在苹果公司的地位息息相关。

乔纳森说,只有苹果的设计部不是为其他部门服务的部门,他们是苹果公司的主宰,他们提出观点,并加以实施,让各部门头疼,却让苹果尝得了真正由设计驱动公司效益的甜头。

当然,也就只有在苹果公司才会首先考虑设计,再考虑实施。工程部、销售部、广告部等所有的这些部门都为设计部服务,尽可能满足设计部的要求,制造出乔纳森想要实现的满足用户体验的产品。

“当然,我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包含了商业的味道,”乔布斯在接受《时代》杂志记者提问时承认,“但它从来都不是出发点。我们的出发点是产品以及用户体验。”毫无疑问,乔布斯本人是苹果在创新方面最独一无二的利器。

为了检查用于建造苹果第一个曼哈顿零售店的大理石的纹路,乔布斯坚持将从意大利运来的大理石先送到加州,让乔纳森过目。而在这一点上,乔纳森比乔布斯更甚。在其他地方的设计师都必须和低成本不断做斗争时,乔纳森却对外界表示:“苹果设计的东西,主张证明一种存在的价值,而不只是为了赚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多数IT企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上,而苹果则始终热衷于它的设计游戏。在iPad亮相世界当口,乔布斯不忘提醒竞争对手,不要把平板电脑当作下一个PC市场。

“平板电脑市场只靠技术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把技术与艺术和人文结合起来,需要软硬件的结合。”乔布斯说。而这显然和乔纳森的观点不谋而合。事实上,他们两个差不多过着同样的生活。尽管拥有盛名和巨额财富,他们都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卸下苹果光环的下一段征程

乔纳森追求的极简主义在硬件上的体现是iPod,在软件上便是iOS7。年乔布斯去世,库克接管了公司,当时的情况一时间还很不错。伊夫和乔布斯的另一个准接班人ScottForstall出局以后,伊夫就变得更加重要了。他被召去帮助解决苹果公司在软件方面的问题,或至少能重新包装iOS。

在乔纳森接任苹果公司硬件和软件主管后,苹果公司首次对用户界面进行了重大更新,iOS7的设计初衷是让界面看起来整洁。这次重新设计的目的是使公司的软件符合伊夫为其手机、手表和电脑开发的最低美学标准。

与此同时,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其实乔纳森不喜欢管理这么多的人和项目,他的工业设计团队是小而精,如此一来,他的精力太过分散了。

在这几年时间里,苹果推新产品的呼声也随之升高。不过,乔纳森带领的新项目也早就开始动工了,就是AppleWatch。乔纳森发现能把苹果带到真正的个性化计算领域的途径便是可穿戴设备。但乔纳森主打的时尚元素终究没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当然,乔纳森筹划的产品远不止手表这么简单。

苹果总部ApplePark或许是乔纳森亲力亲为留给乔布斯最后一个礼物。苹果近两年正大规模地将战略导向转移到服务上,虽然乔纳森仍是不可或缺的那个人,但他的能力显然不适合如今的苹果了。昔日的苹果不再以硬件为中心的时候,或许注定与乔纳森背对背相离。

尽管乔纳森与乔布斯对苹果有着一样的愿景,不过在现在看来,乔纳森追寻着更为广阔的一片天空。乔纳森在《金融时报》一篇刊文中认为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具有创造一款独特产品所应该具备的各种杰出的品质。

这样的说辞颇有种委以继任的感觉,而事实上,AppleWatch的成功推出离不开威廉姆斯的功劳。现今的苹果公司不会在乔布斯那近十年的领导下那样发展,也不会像有乔纳森在时那样运作。当然这个问题,还得交给乔纳森自己回答。

乔纳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些重要的苹果项目我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比如:ApplePark,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不同于我们的其他项目,因为它是专为我们而建的。我当然有自己的雄心壮志,而且觉得在道义上有义务做个有用的人。

关于下一阶段的征程,乔纳森表示,有些领域是我个人天生的激情所在。我们在可穿戴技术方面所做的工作——随着技术变得更加个性化,这些设备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利用科技对我们的健康和福祉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领域,我尤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