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一个妈妈发帖,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妈妈说自己要给七岁的儿子买一双耐克毛毛虫,想给孩子穿好点的鞋子。可是爸爸不乐意了,当场甩脸,认为孩子的脚还要长,买了穿不了不久,并且认为这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和虚荣心。
脱离了背景谈问题都不能称之为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妈妈特别说明了自己的经济环境:2套中心城区的房子,夫妻年收入一起将近20万,只有一个孩子。意思就是买给孩子买一双耐克的毛毛虫,并不会对自己的家庭经济造成任何压力和影响。
在明确的背景下,讨论似乎才更有意义。看似是一个孩子该不该穿名牌的问题,本质上是两个问题:即如果在一个家庭的经济范围承受之内,妻子有没有权利决定给孩子买自认为好的鞋子?有没有必要满足孩子除了实用功能之外的其他非必要需求。
先讨论一个:妻子有没有权利决定给孩子买自认为好的鞋子?
这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夫妻双方的消费理念并不同步,经常会因为消费理念的不同引发争执。看似是争执是否该买不该买什么东西,实际上是夫妻的一方是否有权利在一定的程度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从发帖妈妈的背景来看,两个人都有收入。妈妈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作为一个母亲的身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品质体验(作为也给娃买过各种鞋子的妈妈来说,耐克毛毛虫的确有它很强的舒适性)。这个老公应该尊重,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必当场甩脸。
推而广之,夫妻在其他方面消费理念的不同步,都应该给对方一个适度的自由度,在不影响家庭格局的情况下,允许对方满足内心的需求,也是夫妻之间维持和谐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比如一个妻子喜欢买香水,老公觉得还不如来一瓶花露水实用。比如老公就喜欢摄影,妻子觉得和手机拍出来的有什么不一样。
婚姻里面,在不影响家庭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消费观,但我尊重你满足你消费观的权利。你买你的香水,我买我的花露水。我站在你的广角镜头下,你出现在我的手机小视频里。这样似乎也不错。
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必要满足孩子除了实用功能之外的其他非必须需求?
这句话看似有些拗口,实际上就是你想要一个买菜的大布袋和一个设计感的傲娇包?是想要淘宝上几十块包邮的一件衬衣还是商场里做工考究的精英感?
大人们不仅要满足自己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价值。那孩子会不会也有自己除了使用价值以外的其他需求。
我想从孩子走过来的我们都知道有没有。似乎大家都会记得小时候自己要是有了一件新衣服就想给其他小伙伴们臭显摆的经历吧,也不会忘了自己看着别人有个新鞋子新的文具盒,内心波澜起伏的小嫉妒吧。
任何事情都讲过犹不及,给孩子买名牌有可能会引发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但不给孩子买名牌就能遏制住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了吗?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产生嫉妒心和虚荣心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和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都有关系。
所以这不是一双鞋子的问题,每个家庭的环境都不一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从小能感受到相对的美和品质,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还有,虽然名牌和品质似乎更接近,但美和品质的定义并不等同于名牌。有时候妈妈用自己的衣服给孩子改的一条小裙子也很美,当然前提先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妈妈。
图文分享自网络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育儿面对面)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