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观察力与生俱来,抱怨孩子粗心的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我们总是会想:为什么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就可以区分妈妈和其它女性的脸?为什么周围环境有变化他们会焦躁不安;为什么他们会对镜子中的自己充满兴趣?

其实,这源于他们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家长就会发现:自家的孩子总是特别的粗心,有些时候东西明明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见。

孩子粗心、马虎真的怪孩子自己吗?

表姐家的孩子浩然今年6岁了,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前几天在家做作业,一会喊妈妈说:“找不到作业本”,一会又喊说“找不到橡皮”了,可是表姐一过去,作业本在书包的角落里塞着,橡皮在文具盒的下面压着。

见此情景,表姐生气的说:你就不能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东西明明就在书包、桌子上放着,你就看不见吗?你告诉我,你的眼睛是用来干嘛的?”

浩然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龄小伙伴叫冬冬,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有一次两个孩子一起去动物园,回来的路上表姐问这两个孩子在动物园里都看到了什么?

浩然回答道:“看到了很多的动物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可是冬冬去巴巴的说个不停,他说:“动物园里长颈鹿的脖子和书上的图画一样,都是长长的、大象的四肢很粗,走起路来很慢、猴子喜欢倒挂在树上......”

表姐不止一次的和我们抱怨到,说都是同龄的孩子,为什么人家孩子的观察能力就那么强,而他却那么弱呢?

虽然说“观察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也和家长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我们就可以观察出来。当你在埋怨孩子观察力差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其实你是有责任的,因为你压根就没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什么是孩子的观察力?

有的孩子喜欢观察星空,他们对天上的月亮、星星、银河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会观察宇宙中的万象;有的孩子他们对大自然很有兴趣,他们会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发芽,再到发育成熟。这些现象就是孩子从小表现出观察兴趣和持久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什么?它是让人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身体感知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能力,然后将这些所看、所闻、所接触的东西形成一种自我感知的意识,而这些意识则会在某段时间转换为一种新的知识。

达尔文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知识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

这也充分的表明,人类智商结构的基础是具有观察力,与此同时观察力也是思维的起点,同时也是智力形成因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多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那孩子的创造力、思考力都高于普通孩子,智商也会随之提高。

孩子的观察力是“与生俱来”的吗?

不要认为孩子出生后就只是吃和睡,实际上,孩子们所拥有的观察习惯从他们一出生就养成了,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将这些细节所忽略掉,这些孩子们“观察”时的表现,你是否留意过:

宝宝出生后,在他们清醒的时候,不论是谁凑近连看他,他都会好奇的望着这张脸;

有时候,宝宝会盯着墙壁上的照片或者钟表傻傻的“发呆”;

面对身边的玩具,他们会模仿他们走路,学习他们发出的声音;或者拿起玩具扣扣这里,摸摸那里,有时还不忘放在嘴里尝一尝味道;

当他们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见到一个陌生的人,总是表现的很紧张,老老实实的待在那一动不动,完全不像在家时小疯子的模样。

而这些都说明,孩子们视线现所及的一切都异常的敏感。可以说,孩子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就是观察力,它是与生俱来的。

既然观察力是“与生俱来”的,还需要培养吗?

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就可以顺其自然了是吗?答案是否定的。有的孩子在小时候观察力很强,可是若是没有正确引导,可能会慢慢减弱。

事实上,想要孩子具有良好的观察力,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他们所拥有的观察力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并正确的引导他们去更好的观察,所以即便是与生俱来也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而孩子越大观察能力越弱,则是因为他们丧失了观察的习惯。

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通道就是『观察力』,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纯粹靠听觉,他们只能够知识30%的知识,如果配合上视觉,他们的的知识则能够留存70%。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孩子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一般情况,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观察力又非常好的孩子,他们可以注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做好相关引导,就能够让孩子积极的去探索并却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建立自己的观察习惯。

如何更深层次的培养孩子观察的良好习惯呢?

观察也是有迹可循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感知活动,更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所以我们不妨按照这5个步骤来:

第一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视觉)、耳朵(听觉)、舌头(味觉)、鼻子(嗅觉)、手(触觉),当人的身体受到了外界的刺激,相应的感觉器官就会将这种感觉传输给大脑。所以想要孩子拥有良好的观察力,就要先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这些器官去了解事物的根本。

第二步:感觉训练要全方面开展

在培养观察力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的到,也要听得到、闻的到、摸得到。比如在公园里,我们可以看到树和花,树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树是味道是清新的、花的味道是香香的,树干是硬硬的、花是轻飘飘的,这样全方面的去感知才能让孩子观察的更加透彻。

第三步:提醒和肯定孩子的观察

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观察,比如各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有什么区别?晴天、阴天、下雨天又是什么样的?小草又是怎么一天天长高的?这些都可以成为观察的对象。

当然,孩子的思维总是会和我们与众不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随着他们的观察有感而发。而这时候,我们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回答,让他们发现观察的乐趣所在。

第四步:引导孩子要进行有序的观察

既然是着重培养,我们当然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孩子们进行有序的观察,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在从短时间到长时间,从小范围到大范围,这样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步的去观察。这样计划、有规律的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例如:妈妈今天可以交给孩子一个任务,让他去了解妈妈是如何做米饭的?设定好目的,就要让孩子观察妈妈的制作过程,要放多少米、多少水,妈妈又是如何清洗,放在上面器皿里面需要多长时间制作完成。然后再通过实践来检验他们观察的成功,这样不但提高了观察力,还让孩子学会了一项技能。

第五步:寻找孩子的兴趣点,陪着孩子一起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培养他们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他们对兴趣点的观察欲望,这样他们一旦对某件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观察就成了他们自愿、自主、自觉的行为了。

在观察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来观察,这样在他们困惑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及时的帮他们把困难解决掉,还能在观察的时候像他们提问,加深他们对兴趣点的积累,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有规律、合理的观察才会让让我们事半功倍。在引导培养期间,家长要教会孩子去怎么观察,用什么样的方法是最恰当的,而不是对孩子不管不顾,想去观察什么就去观察什么。

古人曾说:“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而空回”

只有善于发现的人,才会发现学习的乐趣。相反观察能力差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习能力,智力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最终厌倦学习,彻底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认识一个事物,我们总是要先从观察开始,没有观察孩子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在“与生俱来”的基础上,想要一个孩子变得聪慧,这和家长的努力培养、引导离不开关系的。

最后小编想要和各位家长们说:“与其抱怨孩子粗心,不如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让他们从小就赢在成长的起跑线上。”

宝妈们,你们有刻意锻炼过孩子的观察力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阅读扩展一:假如少儿编程老师说“真话”,这些答案字字戳心,你踩坑了吗?

阅读扩展二:孩子血型决定了聪明度?不同血型决定孩子的脾气秉性,要区分教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