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秘籍君
我儿子现在四岁,开口闭口总要跟我讲他小时候。他如果以“我小时候”开头,后面总会跟一些天马行空的故事。比如,他小时候是住在山洞里的,那时候晚上没灯四周都是黑的。或者说他小时候看见一只脖子很长的恐龙正费劲地找树上的叶子吃。其实他说的这些,都是我之前跟他讲的故事和书本里的画面。可是有一天,他讲着讲着突然问我“妈妈,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啊,我小时候......我小时候不就是我的童年么?这话题可大了。如果让我盘腿坐下,我能讲一天一夜
也不重样。
可是儿子,妈妈要跟你讲什么呢?我童年里的趣事可多得去了。有好多是你以后再也接触不到的。你是个男孩子,却文静乖巧;妈妈小时候虽是个女孩儿,可是野的不行,活脱脱一个熊孩子呢!那妈妈就跟你讲讲我小时候做过的熊事儿吧!
头一件应该是养蚕。
按说养蚕没什么,可对于长着长着就开始怕起虫子的妈妈来说,养蚕绝对是我回忆里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我至今无法想象,上小学的自己怎么会有如此的胆量,把一张排满蚕卵的纸放在腋窝里夹着,放在衣服下面捂着,让它慢慢孵出蚕宝宝。等到又细又黑的蚕宝宝孵出来,我和小伙伴们就把自己的文具盒贡献出来,给蚕宝宝做家。当然,得先给蚕宝宝铺床——文具盒里放进一层又一层的桑叶,再把蚕宝宝放在桑叶上。平时把文具盒放在桌斗里,老师在上面讲课,我们时不时低头打开文具盒,偷偷瞥一眼再合上。
有了蚕宝宝就跟有了孩子差不多,先得给它找吃的。放学后我们就四下里跑着给蚕宝宝找桑叶。我们这里种的桑树并不多,在田边碰到的都是小棵,把叶子全采完也不够蚕宝宝吃的呢。后来在一户人家院外发现一棵大桑树,小伙伴们奔走相告,相约爬树摘桑叶。自然不能在白天,人家是要骂的。趁着夜幕来袭,一伙人互相分工,有爬树的,有放风的,刚摘完几袋,狗突然叫了起来,大家哧溜哧溜滑下来,拔腿就跑。没过两天,树上就挂了“已打药”的牌子。没办法,为了蚕宝宝的安全,只好重新再找。蚕宝宝就这样青黄不接地饿着熬着,终于也到了该吐丝的时候。我们找来枯黄的蒿草,把它的枝条细细分开,倒扣在桌上,蚕宝宝就可以一边爬山,一边结茧了。小伙伴们会把蚕茧拿来比较,我养的蚕只结过白色和黄色的茧,看到有的小伙伴是绿茧和粉茧,心里又是羡慕、又是赞叹。等到蚕蛾把茧咬破一个洞,我们会贴心地放上一张纸,让蛾子在上面产卵,这张纸要小心保管好,下一年还可以继续养蚕。
说实话,现在光想想刚出生时黑瘦的小蚕、蜕了皮以后白胖的大蚕,妈妈就头皮发麻一阵哆嗦。要知道,蚕其实就是虫子嘛,当时自己怎么就没被吓到?我只知道,晚上家里没人感到害怕时,打开文具盒,听到蚕宝宝吃桑叶时的“沙沙”声,心里便会有些许安慰。
讲完养蚕,还要说我熊孩子生涯的第二件事——山洞探险。
那可是贯穿我童年生涯的光辉大业。村里有个水渠常年干旱,水渠到了尽头就是一个拱形涵洞,里面黑乎乎的,只能看到远处隐约闪着一点亮光。洞里到底有什么?不知道。那点亮光是什么?也不知道。一群小伙伴商议之后决定:进去探险!探险得有装备。得先有照明的东西。于是我们找来木板和塑料,先将塑料缠在木板上,再将木板点着,做成火把。手里再拎几个塑料袋,随时为火把“加油”(现在想想这个办法真是天才)。小伙伴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涵洞里走着,地面因为长期干旱已经开裂,一揭就是一大块。走着走着我们踩着个东西,硬硬的,骨碌碌的,不会是人头吧?大家都害怕起来,用火光一照,啤酒瓶子!捡起来,这是探险得到的第一件宝藏。怎么还没到头?有胆小的就要哭出来。我们就一起唱歌互相鼓励。就这样,走啊,走啊,最后,终于走出了涵洞,原来到了邻村的地界,这要搁平时,可是要绕很远才能到呢!大家都很自豪,也感觉很神奇,仿佛在时空隧道里走了一遭。
不过那涵洞现在已经破败,妈妈就算弯着腰也会碰到洞顶,没法再进去了。那个涵洞的确是个时空隧道,我只在里面来回走了那么几遭,就变成了大人,还有了孩子。
嗯,妈妈还有很多趣事呢,但今天先讲到这里吧!这一连串的趣事就像一个个小贝壳,串起了一个五光十色的童年。有了这样的童年作依托,妈妈才能在下雨天和你一起撑伞踩水坑玩乐,蹲在地上看个西瓜虫变身还那么兴致勃勃。有着快乐童年的妈妈会用一颗童心,和你一起,把童年再过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