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菲姐育儿园,爱孩子爱成长的学习型宝妈,持续为您分享更多精彩育儿内容。现在从事哪个行业都要求持证上岗,有相关资质。只有做父母不用,只要孕育一个宝宝就可以晋升为爸爸妈妈了。自己的骨血,爱孩子不是天性使然吗?还真不是的。
爸爸买高档酒,留下女儿抵账
这天下午,一位爸爸带女儿到便利店,要买一箱价值多元的五粮液,只是身上没带那么多现金。女店主表示可以扫码付款,爸爸说:“手机在车上充电,我先把酒搬到车上去,让我女儿在这里等,我回来付款时再把她领走,可以吗?”
谁知道,这一等就到了天黑。女店主接到孩子爸爸电话,说在陪领导吃饭,让自己把孩子领回家,明天才来接。女店主把孩子领回家,吃饭,洗澡,安排睡觉,想着:现在的家长心咋这么大呢,把孩子交给陌生人怎么也放心呢?
可是第二天,她就知道到底是谁心大了:自己管吃管住当免费保姆不说,孩子还到处跑。要是跑丢了,怎么跟人家家长交代呢?自己跟着到处跑,生意也做不成了。无奈之下,店主只好选择报警,寻找孩子爸爸。
12月1日,郑州公安局经过调查发现,小女孩口中的爸爸其实是个女人,现年49岁的郭某,是孩子的妈妈。她多次利用女儿行骗,然后把财物低价转卖,挥霍一空。
这个女人能言善辩,连身上的衣服和眼镜都是骗来的。女儿被当成诈骗的道具,喊她为爸爸被动参与其中。这样的女人这样的妈,真是雌雄莫辨人兽不分哪。
那么小的孩子不让她去上学,充当棋子行骗来满足自己私欲,真想问一问:这样的妈妈,可有一点爱孩子吗?郭某这样利用孩子,堪称“有毒的父母了”。
这样的父母是有毒的
家是生命的起点,爱和幸福的港湾,只是父母也是平凡人,有些父母还真是有毒的。
1、遗弃虐待孩子的父母
不论什么原因,遗弃虐待孩子是不值得原谅的。兰州男宝庆庆,出生才四天就被父母遗弃在了路边。现在已满百天,医院无人认领。被生母打得体无完肤的7岁男孩,胸口刀伤长达11厘米,肌肉外翻。但他说:不恨妈妈,打就打吧,要不就没有妈妈了。那么懂事可爱的孩子,就因为母亲的虐待,反而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呵护。
2、有不良嗜好的父母
有些父母嗜酒,心情不好喝醉了就口不择言。有些父母好赌,输了钱看孩子哪里也不顺眼。甚至有人要孩子也过早接触到酒精、麻将。孩子年龄小没有分辨能力,会觉得爸爸妈妈做什么都是对的,和父母有相同嗜好更有认同感。
3、利用孩子的父母
像郭某这样利用孩子进行诈骗,当然是被唾弃了。还有些父母自己不去努力,而是把孩子包装成名人、网红,心安理得地“啃小”。让孩子本该增加内涵的年龄淘金,长大后却无一技傍身,生活无依。
合格的父母,没有人愿意让原生家庭成为孩子怨恨的来源。只是有时候,明明都是为了孩子好,却无意中做了伤害孩子的事。
哪些行为会无意中伤害孩子呢?
1、我都是为了你
常听到有夫妻拌嘴,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
“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跟你离婚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父母不幸福,从而心存愧疚。其实成年人没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和孩子还真没啥关系。
“要不是为了照顾你,我早就出去上班啦。”
“要不是我平时盯得紧,你能考这么好的成绩吗?”
“这些零花钱,是我们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们吗?”
“每天累死累活挣钱,还不都是为了你啊,长大了不听我们的,就是不孝顺。”
这些话是不是有点熟悉呢?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有着各自的感知和生活轨迹。选择相爱的伴侣和喜欢的工作,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孩子,都是心甘情愿的。以爱的名义禁锢孩子的思想,压制孩子的生长空间,就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
2、不赚钱怎么养你
有了爱的结晶,谁都希望陪在孩子身边。可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很多爸爸妈妈不得不外出务工。
邻居哥哥早些年在城里开快餐,小孩儿断了奶就放回老家了。夫妻俩到年底才回来几天,不等孩子熟悉就又走了,平时电话也少。如今小孩十几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对父母像客人似的礼貌而疏离。
童年缺少父母的关怀和爱,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也不知道如何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爱。
抱着娃就无法养家,分离也是很多人迫不得已的选择。只是空间距离拉开了,心灵的温暖就要加倍的补偿。
多给孩子打打视频电话,问问孩子需要些什么,也可以假期里把孩子接到身边,短暂的相聚。或者常回家看看孩子,抱抱他们告诉他们你的爱。还可以多买些小礼物讨孩子的欢心。哪怕不能守在身边,只要真心付出了,孩子心里就会为父母留出最重要的角落,一想起来就温馨而甜蜜。
3、爱之深责之切
有的父母觉得爱之深责之切,打你骂你都是为了严格管教你。只是不论是责打孩子,还是言语暴力讥讽指责,都会让孩子变得低自尊。
孩子会觉得我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别人的鼓励和关爱。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别人做的不符合预期,我就可以打骂他,指责他,而不必顾及他的感受。
比如孩子新买的弹簧笔丢了。爱之深责之切的父母会说:“怎么样?丢了吧?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丢三落四,那只笔那么贵刚买就丢了,真是个败家子。”
其实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心爱的弹簧的丢了,你一定很心疼吧。”
“是啊,心疼死了,我把它放在书桌上,出去玩儿了。那只笔还是新的呢,要是装到文具盒里就丢不了了。对了,下次出去玩儿把笔收起来。”
当我们付出了理解和关爱,孩子也会回忆反思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好。
行为有对错,但感受都是真实的,被父母伤害的孩子,都是伤了自尊的孩子。
我们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引导和鼓励,同情他的感受,就事论事指正孩子的行为。爱孩子是本能,会爱才是艺术。愿我们都能远离原生家庭的伤害,学会爱与被爱,给孩子温馨美满的原生家庭。
分享育儿经验探讨育儿理念,
菲姐育儿园,欢迎您的交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