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生命的渴望,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立的轨

昨天跟两个朋友聊天,她俩一个是包办型的家长,一个是放手型的家长。包办型的家长事事亲力亲为,总想要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总对孩子不满意。放手型的家长一直在夸自己的孩子,聊孩子的有点。不同的家长眼中的孩子截然不同。你属于哪种家长呢?

01

儿子属于那种语迟的孩子,两岁半了,还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他经常含糊的嘟囔一句话,然后又对着我说:“妈妈,我说得不对,我要说什么呀?”我就像他肚子里的蛔虫一样去猜他要说哪句话,帮他说出来。猜对了他会很高兴,有时候连续几遍都猜不对,他会变得十分急躁,甚至发脾气。他想看动画片,通常会这样问我:“妈妈,我要看什么动画片啊?”我每次都说出几个名字,问他是不是。想吃东西的时候,会问:“妈妈,我要吃什么啊?”儿子如此依赖我,开始我还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后来慢慢变得有点担忧。

我经常看到邻居追着她三岁的女儿喂饭,每次都追出去很远,玩一会儿吃一口,一顿饭能吃一个多小时。我不由得想到小侄女,才一岁半就能够自己拿筷子吃饭了,夹菜夹花生米像模像样。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都是父母惯出来的,你不放手,不让他去练习,他永远都不会。

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与其让他躲在温室里,不如早点让他出来锻炼。

不经历风雨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02

记得有这样一段视频,国外一岁半的小宝宝独自在家24小时会干什么?那小孩会自己脱衣服,穿衣服,穿袜子,会自己洗澡刷牙,知道把垃圾扔垃圾桶,会把脏衣服放洗衣机,能够独自上下楼梯,困了会先换好睡衣,然后自己爬上床睡觉。在中国,谁家的孩子一岁半就能如此独立?我们习惯宠着孩子,生怕对孩子的“爱”不够,恨不得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孩子没有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怎么成长?长期以往,孩子会形成依赖心理,他会撒娇跟你说,这个我不会,那个你帮我。

同事的孩子文文,刚上二年级,相当乖巧懂事。有一次去超市买酸奶,每箱酸奶上都绑着个赠品,一种绑的绘画书,一种绑的文具盒。文文盯着绑有绘画书的酸奶看了半天,同事却拿了绑文具盒的那箱。文文有点不高兴,但是也没吱声。我看在眼里,就问:“你是不是想要那个绘画的?去跟你妈妈讲啊。”她小声说道:“我妈说买哪个就买哪个,我听妈妈的。”这种现象太普遍了,我们身边的许多孩子,有些即使到了二三十岁,也都是把父母的话当做“圣旨”,一切听从家长的。

家长爱子心切,处处为孩子着想,本没有错,但是凡事得有个度。

父母过分的替孩子操办一切,孩子会变得胆小怕事,畏首畏尾。当面临选择时,会犹豫不决;面对挫折,会不知所措;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03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对孩子适当的放手,让他自主的去选择,而不是屈从于家长。给他体验生活和学习的机会,孩子才能逐渐变得自立。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够读一读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或许能从中受益。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与你相伴,

经由你生/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孩子有自己的见地/

给他一个栖身的家/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让自己变得像个孩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

孩子是生命之矢/你是生命之弓/

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

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