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妈妈,经常会因为孩子做作业时玩手里的东西而生气;
作为老师,也会因为学生上课不听课玩手里的东西而生气。
不管是妈妈,还是老师,都希望孩子们能专心做事。但在有些孩子身上,总是事与愿违。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只是要求,从来么有想过,孩子们是不是理解,为什么做作业不能玩?为什么上课不能玩手里的东西?那是他感兴趣的事情,怎么就不能玩了呢?
孩子的疑惑也不无道理。细细想来,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要求”,却忘了他就是个孩子,觉悟和认知还没有那么高。
我们,要学着去教孩子,引导他做到:“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1.什么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知道当下应该做什么”、“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是很多人都达不到的,包括大人。
比如该睡觉的时候,熬夜玩手机;该起床的时候,懒床;该吃饭的时候,加班;该写作业的时候,画画等。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好像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但细细想来,在该做这件事的时候做另一件事,其实就是做事情没有轻重缓急,不知道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也反映了自己的价值取向。
比如:该吃饭的时候加班。
很多上班族都有这个坏习惯。因为工作完不成,就选择加班,不仅加班,还不吃饭,非得等到饿得胃疼了,才想起来要吃饭,有加班狂魔竟然会饿到胃出血、胃穿孔。
本来好好吃饭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仅没做把身体照顾好,反而因病耽误工作。到底合不合算?
其实吃饭用不了多少时间,简单的一餐,十来分钟,吃好喝好,能量满满,做事的效力也会变高。为什么不吃饭呢?是显示工作的努力?还是凸显对工作的重视?
如果真的重视这份工作,就更要好好的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证身体一直处在最佳状态,这样大脑供血充足,才能思路敏捷清晰,抗压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
对于孩子们来说,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就是最重要的;该吃饭的时候,吃饭就是最重要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就是最重要的;该玩的时候,就尽情的玩吧,不会玩的孩子,也别指望他灵活有活力。
2.在对的时间作对的事情的重要性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会让自己周遭的世界变得有条理、不忙乱。有了明确的短时目标,才能实现长期目标。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课,却做着和听课无关的事情。胆大的说话、交头接耳;胆小的自己玩自己手里的东西。一个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甚至自己的手,都能玩上一节课。
发现了,还好,及时制止。有时真的藏得太深,根本发现不了。
一次上课,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还是挺好的。各个都精神奕奕,其中一个小女生,一节课都在和我频频互动:点头、摇头、皱眉、瞪眼的,孩子还时不时认真的抬头看看、低头书写(笔在纸上奋笔疾书,认真的样子着实让人喜爱),这是在认真做笔记啊!可万万没有想到,等我检查笔记的时候,她竟然一个字都没写。原来她都是在“表演”,她一直在用认真听课的假象,做着另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和我的课堂无关。
还有一次,我的一个小男生在听课的时候,自己用文具盒里的文具,做了一个高射炮,做得还挺好。当我发现并询问时,孩子懵懵哒:“我也不知道,就做出来了,我在听课啊老师。”我相信他说的,但手不由自主的做着其它的事情。大脑肯定要分出一部分的经历给手的,他自己竟然没有觉察。
且不说这样的情况对不对。这一节课对他们来说,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能以前就是如此,如果这次没有发现,以后也可能继续这样。这是多么可怕的现状。
这是典型的在对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情!
她非常的清楚要认真听课,表现出了认真的模样,但却做着错误的事情,后果就是,学无所获。
明知故犯也是这些现象的写照。这些孩子,一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他们的不专注、不认真、三心二意有很大关系。
长此以往,他的做事的态度就会定格:不认真、不严谨、没有主次之分、抓不住重点、做事拖拉、没有责任感、不靠谱……
想想,任何一个工作,谁会放心交给这样一个人呢?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都没有捷径,都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出来的。在规定的时间,竭尽所能的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是作为职场必备的素质。
3.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做到“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呢?
避免上面所说的问题,就要让孩子做到“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呢?
那就是:从现在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做起!
这需要家长或者老师,提前告诉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做不到会怎样。有了明确的标准,就有了标尺,事情就简单易操作了。
接下来,就是行动、观察、评价、坚持。
比如:
在该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不看手机、不玩玩具、不看书籍。吃完饭,再去做其它的事情。
在该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睡觉,没有睡意,闭目养神。其实,只要闭上眼睛,不出五分钟,大部分孩子都能睡着,睡不着的原因有时就是他惦记着其它的事情,而且还有能实现的可能。是大人给了他这种感觉。只要大人足够坚定的让他睡觉,一般他是能很快入睡的。
在该做作业的时候,拿走一切和作业无关的东西,不喝水、不吃水果、不上厕所。一股脑地把作业做完,至少一段时间内是要专注于做作业的。
在该玩的时候,尽情的玩,不要再想学习的事情。玩的时间可以放在作业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玩,才算得上是尽兴。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真有很多,在家里、在学校里、在公共场所,都要告诉孩子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刚开始,是需要反复提醒的,时间久了,这样的习惯就刻在了骨子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习惯,成了家风。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是一种处世态度,也是自律的表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家长和师长的教导、指导和鼓励,是孩子逐渐走向成熟的保障。不要期望一个孩子自己就能做到这些,他们需要大人的帮助。只要帮助得当,很快孩子就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并终身受益。
明天分享:让学生学着静下心来思考,而不是扯着嗓子大喊大叫。
后天分享:想让孩子有所改变的最好办法是家长先学着改变。
“知味人生,四时随心”——每天更新教育教学随笔,希望“用生命影响生命”,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教育困境。
简单四步,练就“学霸体质”!14教育随笔:一年级孩子入学总是哭闹怎么办?18教育随笔:孩子出现“假努力”,其实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12教育随笔:一年级入学季,家长和老师的重点工作有哪些?13教育随笔:会倾听真的很重要!我们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