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3953.html
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心理学里常提到一个方法,就是去回忆自己记忆最早的一件事或者三件事,便可知道生命的底色,找到性格的核心密码。
我试着回忆了记忆最早的三件事:大概三岁时,我把我的姨姨叫成了“姐姐”,姨姨哈哈大笑,我有点羞愧和不解;小朋友过家家玩,我想和帅气的小男孩玩,他却没有主动找我玩,有点失落和自卑;我跟着姐姐去山里玩,遇到了蛇,她拉着我拼命地跑,我跑的很快。这些早期的事件,似乎能解释一些性格特质,但似乎又远远不够。循着记忆,我开始把时间线拉长,回忆我小时候记忆深刻的所有事情,这个回忆让我豁然开朗,有种发现成长秘密的感觉,而且有很好的疗愈效果。
我把能想起来的所有事情,一一写出来,比如小学三年级我得了全县体育全能第一,但是奖品却是一件背心,而第二名是文具盒,我很羡慕,后悔自己得了第一,隐隐有种不配得感;比如学校里,老师完全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我认为聪明、成绩好才会被喜爱……当把记忆中的事情一一列出来时,才发现印象深的基本都是负面的、自我否定的,而这些事件让我清楚的看到了我的自卑、我的不配得感、我不行、我不值得被爱是怎么一点点被强化的,即使长大成人被很多人赞美和喜欢,也丝毫改变不了根深蒂固的负面认知。
我试着重新回头来看待所有的事件:比如将姨姨叫成姐姐,说明我看到姨姨年轻,而姨姨大笑更多是开心和觉得我可爱,而不是我犯错了被嘲笑;而帅气小男孩不找我玩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之前不认识,他找到熟悉的小伙伴玩,谈不上对我有多少负面的评价;第一名的奖品是“背心”,奖品的选择是学校老师的事,和我没有关系,不是我的错;学校老师拿成绩评价人的优劣,这正是国家一直以来要扭转的“单一”评价体系……当客观理性看待儿时事件,将所有负面看法转为正面积极的看法,并给予更多理解包容时,我感觉内心拥有了力量,释怀和轻松很多,而且回忆过去也让我看到我们的大人、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父母有很多的局限,可能在不知不觉摧残和打击着身边的孩子。
我想,在我有记忆起的三四岁就认为自己不好不值得被爱!这样的认知怎么来的?三四岁之前家人对我做了什么?而三四岁的孩子有什么错有什么不值得被爱呢?很遗憾父母早期不合适的言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这才是造成一个人生命底色的原因,这也就是强调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原因,很多父母意识不到,那些忽冷忽热的情绪、随意的指责批评、忽略、不尊重不耐烦的言行等等,都给早期生命蒙上阴影,甚至注定孩子一生的悲剧。
但是在没办法改变早期经历的时候,我们可以回头来重新看待当时的事件。拿出一张纸或者在手机中,写出从记忆起到成人前印象深刻的事件,特别是负面的事件,重新认识和理解它并写出来,给予正面积极的转化(如果最早的记忆就是消极评价自己的,可以推断父母早期有不当的教育,更多是她们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她们的局限也是综合因素导致的,不能够苛求,我们认识到就好),用这种“仪式感”的方式去扭转,不复杂但是效果很好。
回忆、理解、解释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事件,解开了我一个个心结,对人对事的很多纠结、痛苦、愤怒似乎也过去了,感觉呼吸都顺畅很多,轻松很多。我不确定对你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但是心理学的很多技术,大家可以去尝试,甚至主动的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改进,有“主动”的成分在里面,效果会更好。
之前,我总有很强的无意义感,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但是做完这个“记忆回顾”以后,我发现了成长中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很多不足,导致我们很难成长为那个“更好的我”,我们的精力被很多负面情绪所干扰,无法专注于发展自身的潜力。
我想认清这一事实也是好事,我们接受在综合因素下,我们成长为了一个普通人,但是普通人也可以有普通人的价值,比如回顾过去,我看到了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我们在进步发展中,人有很多不足和认识的落后,我将自己的经历、转变讲出来,为大家提个醒、给一个参考,哪怕有一个人受到启发,有了转变,都是有价值的,我想这一个人一个人的转变,一点点时间的积累,我们的妈妈们可能会越来越懂科学育儿、我们的学校可能有更多元化的价值肯定,我们的社会可能更安全稳定,那便是我作为“一滴水”、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