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上课上到一半,一个男生说:“老师,我想上厕所。”我说“去吧。”
另一个孩子也说:“老师,我也想上厕所。”
我说:“好,赶紧去。”
接着其他的孩子都说:“老师,我也去。”
“老师,我也去。”
……
我一看,就知道他们并不是都想上厕所,而是看到别人去了,自己也想跟着出去。于是我说:“一个一个去,等那个回来下一个再去。”结果等出去的同学回来了,也没有人要去了。
01
什么是“从众心理”?
上面讲的案列里,学生看到别人上厕所,都跟着说要去上厕所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从众心理”。也就是看到别人干什么他也干什么,别人说什么他也说什么。
孩子的从众和模仿心理都比较强,只要有一个开了头,就会有很多孩子跟着起哄,跟着“随大流”。比如,别人上辅导班,他也要上辅导班:别人上厕所,他也上厕所;别人用什么样的文具盒,他也用什么样的文具盒;别人穿什么牌子的鞋子,他也要什么牌子的的鞋子。
一切以别人为主,其实也不是什么捣乱行为,只是盲目的跟从心理。他们真正地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时甚至觉得好玩,看别人干什么他们也干什么。这种盲目跟从、没有主见,其实时非常的不好。
02
盲目从众危害很大
有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所大学里找了6个学生,其中只有一个是真正做实验的学生,其他的5个学生是配合老师实验的。
老师先提出了两个问题,6个学生答案统一,都是正确的。然后,老师提出第三个问题,那5个学生统一都说出了错误的答案,只有第6个学生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接下来,老师连续提了十几个问题,那5个学生都说出错误的答案,而只有第6个学生说的是正确答案。这个学生心里开始嘀咕了:“究竟是他们错了还是我错了?不可能他们5个人都错吧?难道是我错了吗?”
结果当老师再一次提出问题,那5个学生又统一说出错误的答案时,第6个学生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也跟着他们说出了一样的错误答案。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在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下,一个人很容易在知觉、判断、认识上“随大流”,从而情不自禁地产生从众心理,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的行为方式,让自己和多数人保持言行一致,从而人云亦云。
可见,从众行为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发展到盲目跟从时,没有了自己的判断和主见,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实,从众源于一种群众的无形压力,迫使自己做出一些违心的、与本身意愿相反的行为。
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很大,有着很强的不健康观念和消极的意识。尤其是对小孩子,原本他们就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再有了从众心理,分不清是非曲直,往往会形成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个性。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及时正确引导,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害。所以家长应该要早点告诉孩子,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拿主意,哪怕错了也没关系。
03
怎样改变孩子的从众心理,变成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呢?
1、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数学课上,老师问:“8+6=?”明明大声回答“15”,于是孩子们纷纷答道“15”“15”……
老师说:“好好算一算,不要听别人说什么你就说什么,是15吗?”同学们默默算了一会儿,纷纷说道:“不是15,是16。”
“对,做题要开动自己的脑筋,自己判断是多少,别人的不一定正确,记住了吗?”“记住了!”
无论做题还是做事,都要教导孩子自己动脑判断正误。平时家长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