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家长开学指南来了幼升小孩子要学会

暑假已经到了尾声,年新学期即将拉开序幕,如何顺利地融入开学的节奏中,不焦虑、不迷茫?快来和山西晚报记者一起打开这份开学指南。

年秋季开学,又一批孩子将要踏入小学校门,开启自己的小学生活。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当中,尤其是学习、生活当中,特别重要的阶段。因为这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孩子从幼儿向儿童转变,从游戏向学习转变……怎样才能做好升学准备?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省城优秀教师,进行全方位解读——

A心态准备:三个必经阶段要熟悉

对于一年级孩子,开学以后会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各不相同。第一个时期是兴奋期。孩子上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有想当个好学生的愿望。第二个时期是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得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不想上学。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孩子的这些表现处理不当,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帮孩子度过这个转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喜欢去上学”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B习惯准备:提前适应小学时间

除了心态准备,家长还应该和孩子做点什么准备呢?多数父母先想到的问题是孩子的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太原市教学能手、市教学标兵、优秀班主任李慧琳老师讲道:“和父母想象的不同,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缺失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指的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一些习惯的培养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她指出,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准备”。首先应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而且要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放学后,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午休息时间一般是50分钟,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午睡。所以孩子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很困乏,听课质量可想而知。因此,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要求孩子每天最晚9:30睡觉,早上6:30起床,每天保证一定的睡眠。开学后,有些学生不适应,可能会上火,家长注意让孩子多喝水,以免生病。

再次,需要一个记忆的“好帮手”记事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学以后孩子要独自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开学后,给孩子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希望家长能够每天抽出点时间,对孩子是否完成老师交待的事情进行检查和指导。”李老师说。具体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检查,一次表扬。例如:下学接孩子的时候,提醒孩子:“今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如果完成得好,别忘了要表扬孩子,完成得不好或者没完成,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有过几次经验以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待的任务是必要的事情,应该首要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时都会认真许多。

C技能准备:自己准备上学用具

上小学后,教学形式与幼儿园有很大差异,从收拾书包到系鞋带这种小事,都要孩子自己完成。开学前,家长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帮助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李老师根据经验,给出了更为实用的准备建议。

“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可以在每个文具上都粘贴上孩子的名字,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家长还应教会孩子每天按照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李老师给诸位家长“打预防针”:“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孩子间的竞争其实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的竞争。良好的习惯是要有一个养成过程,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而不是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

与此同时,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忘了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又不敢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要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他与不太熟悉的成年人大声讲话。

D学习准备:课前预习课后温故知新

升入小学,孩子真正进入了学习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太原正面管教培训师、家庭教育专家常丽表示:“学习习惯不单需要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做家长的一份责任。只有家校双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在家庭教育中,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是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从幼儿园进小学以后,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如今他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例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带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

其次是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语文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段。二问,问家长不认识的字或词,将要学的字、词,一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常丽建议。“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培养自己积极主动、轻松的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最后,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过去掌握的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个苞米。家长可以将这些故事告诉孩子,鼓励他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虽然孩子懂得了复习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却并没有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如: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习认读个汉字,孩子认为: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记就是了。结果是‘读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常丽建议,在这里,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做好两件事: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脑海里,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字会写了?哪些字还不会?二认真看书。复习时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还可以不时地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因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的确太重要了。一年级作为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重要阶段,需要家长正确地引导与督促,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相信养成良好的习惯肯定会让孩子在学习中受益匪浅。

山西晚报记者田晓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