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清供第三部分文房清供的材质及制

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http://m.39.net/pf/a_4349562.html

上一期我们了解了文房清供的品类,这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文房清供的材质及制作工艺,它的材质丰富,用途广泛,所用材料包括玉、石、金属、漆具、陶瓷、玻璃、珐琅以及竹、木、象牙、角、匏等;制作工艺也十分繁复,涵盖了铸造、雕刻、琢制等加工工艺。

金属

很多文房用具是以金属制作的,如铜、银、铁、锡等,有些还在铜中掺入金、银、铅,制成各种合金。最早的金属文具出现于商代,是专用于修治简牍的青铜书刀。而历代常见的金属文具多是以铜制作的注水器,如水丞、水注、砚滴等,这主要是因为铜有不腐于水的优点。除此之外,还有铜制的笔架、墨盒、臂搁、镇纸等。

金属文具上有金银错、鎏金、刻线、烧蓝、景泰蓝等装饰工艺。

·铜错银羊形镇纸(清)

“错”就是在铁器或铜器上预先錾凿出精细的纹饰线条,在其上镶金银丝或金银片,再进行打磨,使器物表面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错铜、借石、错漆。

·嵌珐琅双龙戏珠圆笔洗(清)

珐琅工艺有多种分类。其中,铜胎掐丝珐琅是在铜胎上掐丝、点蓝后经高温烧制而成。因其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并以蓝色为主调,故名“景泰蓝”。錾胎珐琅是在金属胎体上雕錾,使纹样的轮廓线突起,在其下陷处填充珐琅釉料,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铜胎画珐琅,是先在铜胎上敷一层白釉,焙烧后填彩釉,再焙烧、镀金、磨光。还有一种是烧蓝工艺,即在银胎的器物上以低温珐琅釉焙烧,比铜胎珐琅釉色乌暗。

·珐琅笔山

·珐琅水丞

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以黏土为原料,成型后经摄氏至度的高温烧成。瓷器是用瓷土为原料,经摄氏至度的高温烧制而成。

汉代以后,出现了由青釉、青黄釉等单色釉制成的文房用具,如水注、水丞、砚滴、笔筒等。

·三彩釉带盖水盂(唐)

唐代的陶瓷文具除了有白釉、黄绿釉、酱褐釉等单色釉外,还出现了黄釉绿彩、黄釉褐彩、褐釉黄绿彩等釉下彩。另外,尤以唐三彩最为独特:唐代初期盛行三彩釉的陶制文具。虽说是“三彩”,其实并不限于在一件器物上只用三种色釉,而是在白色的陶胎上涂以黄、赭、绿、蓝、紫等多种色釉。三彩的釉色比单色釉更加鲜艳夺目、绚丽多彩。此时北方著名的白瓷窑场邢窑、南方瓷器烧造水平最高的青瓷窑长越窑,以及寿州窑、长沙窑也烧制了大量的瓷文房用具。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缠枝莲河纹笔插(宋)

宋代时,很多著名的窑场,如定窑、龙泉窑、汝窑、钧窑等都生产有大量的陶瓷文具,如水丞、水注、砚滴、笔洗、香炉等。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青白瓷文具,光洁精美,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介于青白之间,犹如青白玉。这种青白瓷也被称为“影青瓷”。如当时常见的影青瓜棱形水注、水丞,其形态似瓜,腹壁刻有瓜棱纹,瓜棱之间的釉色有深浅之别,但过渡自然,而且胎质坚硬细腻,器型独特纤巧。除此之外,陕西耀州窑的青瓷文具、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文具,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玉,都非常精美。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莲花龙纹镂空盖盒(明)

中国人自古就崇尚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自然天成、含蓄内敛、温润坚韧的特性,与中国人的品性和审美情趣一致。中国的玉文化与传统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君子比德于玉”,即儒家的玉德学说。因此在文房清供中以玉制品最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各种文具。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载:“玉,石之美者兼五德者。”玉指的是有坚韧的质地、晶莹的色泽、艳丽的色彩、致密的纹理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因此,玉的广义概念不仅限于硬玉和软玉这两类,还包括了琥珀、水晶、松石、孔雀石、芙蓉石、珊瑚等,凡符合上述五德者都可在玉的范畴之内。

·白玉八宝纹海棠形盖盒(清)

玉文具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河南安阳殷墟出土过刻字用的雕刀、商代妇好墓出土过调制颜料的调色盘,俱为碧玉制成。早期的玉文房用具多为青玉、青白玉,后来陆续出现了白玉、黄玉、岫玉、翡翠、琥珀、玛瑙、水晶、松石等种类。

·青玉莲瓣纹笔洗(清)

“玉不琢。不成器”每件玉文房用具都是经过工匠的雕琢,才能完美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玛瑙桃形水丞(清)

“切、磋、琢、磨”是玉器加工的特色作法。制作玉器的工艺流程为:选料、审料,以达到石尽其美的目的。设计,根据玉料的质地、光泽、颜色、透明度等特点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然后就是“切磋琢磨”,这是工匠按照设计将玉料加工成器的工序。切就是开料、切料,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磋就是用圆锯加砂浆修治;琢就是用钻等工具钻孔、雕琢花纹,玉雕分为圆雕、浮雕、薄浮雕和透雕;“磨”是对玉料进行打磨、抛光上亮。

·墨玉椭圆梅花笔洗(明)

漆具

漆器工艺是中国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以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的器具就是漆器。漆器不但色泽鲜亮,光彩夺目,而且还防腐耐酸碱。早在商周时代,漆器技艺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除了作为礼器外,还是生活的日用品。各朝各代都有相当精美的漆器生产。文具中的漆器也有很多,如砚屏、笔筒、印盒、墨床、笔匣、文具盒等,并且还运用了很多装饰手段,如戗金、嵌螺钿、雕漆、百宝嵌等。

·百宝嵌九老观画插屏(清)

这是将贝壳磨成薄片,按图案的花纹做成各种形体,嵌饰在漆器上。镶嵌的螺钿有薄厚之分,选用薄如蝉翼的螺片镶嵌为“软螺钿”,选用较厚的螺片镶嵌为“硬螺钿”。

·雕漆磨床(清)

这是在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一种漆器工艺技法。由于雕漆大多是用朱红色的大漆,故名“剔红”、“雕红漆”。雕漆常以木、铜为胎,用漆在上面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则一二百层,待干后施以雕刻,花纹隐起,使器物显得精美华丽、典雅庄重。根据器物通体髹漆的颜色不同,还有“剔绿”、“剔黑”等。而用两三种色漆,在漆胎上有规律地逐层堆积起来至相当厚度后,再用刀剔刻花纹。因其与其他雕漆的效果不一样,从刀口的断面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层,这种雕漆技法被称为“剔犀”。

·掉漆印泥盒

以石材作为文房用具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印章,以及可以起到镇纸和笔架作用的陈设品山子。

印章最主要的用材就是石材。由于要用刀来篆刻印章,所以就要求印章的石材具备易刻的特性。而且,还由于印章要经常使用,故石材还要具备不容易磨损的硬度。能够治印的石材很多,但古代最著名的印石要数寿山石、青田石和昌化石这“印石三宝”。

·寿山石双螭纽印(清)

寿山石因产于福建福州的寿山乡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印石之一。宋代时,寿山石便被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大的寿山石用于文房中的陈设,小的则为文人雅士手中的把玩之物,精美者则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元代末期,寿山石多用于刻印。从此,历代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纽成为文人中的风气。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因石质具备细、洁、润、腻、温、凝这印石之六德,被称为“印石之冠”,自古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是文人梦寐以求的至宝。除了作为印材外,寿山石还被制成各类文房用品,如水丞、水注、笔洗、笔架、山子等。

·元音寿牌木匣和青田石印(清)

青田石因产于浙江青田县而得名。青田石石色丰富,有着美妙的花纹,具有纯、净、正、鲜、透、灵六相。纯,指石质细腻温润;净,指无杂;正,指有典雅之感;鲜,指光泽鲜艳;透,指具有冰般透明的感觉;灵,指有生动灵异之感。六朝时就有了青田石雕,此后青田石多用于水丞、笔山、笔洗等文房用具。青田石的雕刻技艺有浅刻、浮雕、圆雕和镂雕。明代中叶,青田石印章逐渐流行起来。文人雅士认为,青田石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故称其为“石中君子”。

竹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眼里,有正直清逸的气节,宁折不屈,开怀大度,是君子高风亮节的象征。而以竹制作的笔筒和臂搁更是重要的文房用具,在文人雅士之中广为流行,以彰显他们高洁、脱俗、文雅的情趣。

·竹雕笔筒

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竹子制品晋代时出现了竹制笔筒。在竹制的器物上进行雕刻起源颇早,历代历朝均有。而到了明代中叶之后,竹刻工艺更是得到大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晚期,竹刻艺术形成了著名的金陵派和嘉定派。此时竹刻名家辈出,竹雕的笔筒和臂搁,由仅为实用而向实用与欣赏兼备的类型转变,并逐渐成为文人雅士收藏的心爱之物。这些竹雕文房用具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光素大方,有的镂雕剔透,还有的色彩丰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竹雕笔筒(明)

中国古人一向追求“和谐”强调“天人合一”。儒家和道家认为,“天”为大,是自然之本,而人要取法于自然、融合于自然,与自然相和谐。木生长于自然,源于“盛木为怀”的理念,古代文人对木制的文房用具情有独钟。木制的文房用具如笔筒、臂搁、笔架、墨床、文具盒等,均选佳木为材,如黄花梨木、紫檀木、黄杨木、沉香木、红木等,并运用了雕刻、镶嵌、拼制等装饰技法,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很好地展现了木材独到的美感。

·紫檀木笔筒(清)

紫檀木呈紫黑色,紫色在中国古代寓意着祥瑞。紫檀木木形优良,但由于生长缓慢,民间有“百年寸檀”之说,数量非常稀少。紫檀木的木质坚硬厚重、纹理细腻,耐腐、耐久;紫色的纹理中夹杂着黑色的线条,色彩美观庄重。紫檀木制作的笔筒、臂搁等文房用具,在明清两代成为官廷中的收藏珍品。

·紫檀雕梅花纹笔筒

·沉香木笔筒(明)

沉香,又称“奇楠香”,心材为著名熏香原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据称其分泌的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名“沉香”。沉香在中国历来是较为珍贵的木材之一,除用作香料外,也用来制作文房器具、家具饰件及小型工艺品等。

·黄杨木雕梅桩式笔筒(清)

黄杨木,呈红褐色,质地坚密,肌理细腻柔润。取其天然优美形态,以起伏盘曲形成的凹陷处作搁笔之用,不加任何雕饰,古朴自然,浑然天成。

象牙

象牙色白,细润光滑,具有天然的纹理,质地坚硬而富有韧性,适于雕刻成精美的饰物与器物。不但是中国,世界上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都有制作象牙雕刻品的历史。中国早在距今年至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象牙制品。在周代,象牙与珠、玉、石、木、金、皮革、羽毛一起被列为制作王室礼器、珍玩的“八材”之一。在秦代,象牙制品与昆山之玉、明月之珠、夜光之璧相提并论,成为王公贵族、文人雅士权利、地位、财富的象征。在唐代的文房用具中,出现了十分精美的拨镂象牙尺。当时的象牙雕刻盛行以线刻为装饰,时称“拨镂”,就是用刻刀在染了色的象牙上进行浅刻。宋代时,文房清供鼎盛发达,象牙制的笔筒、笔架、笔匣、插屏等成为文房中不可或缺的用具。明清两代,象牙笔掭、笔筒、笔架、墨床、臂搁、镇纸、纸刀、册页、印章、插屏、文具盒等文房用具,制作更为精细,除了线刻外,还采用了浮雕、圆雕、镂雕等多种技法,再加上彩熏等特殊工艺,使这些象牙制品精美绝伦,除实用外,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象牙有多种装饰方法,如雕刻工艺、镶嵌工艺、彩熏工艺等,这些技法重工艺、重选料、重意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象牙雕刻的最高水平。

·象牙屏风(清)

此工艺又分线刻、圆雕、浮雕、镂空雕等。根据器物或题材的不同,这些雕刻技艺或浑厚简练,或繁复富丽,或灵动飘逸,艺术水平至臻至善,巧夺天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