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每次从墙壁上看见大姑所荣获的优秀教师奖状和收藏的年第一届教师节邮票时,大姑作为民办教师的那些岁月,又浮现心头。民办教师一词或许很快就会从时间词典里消失,但民办教师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对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的大姑在广安县龙台镇云龙乡高谂村小当民办教师。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大姑好学上进。尽管当年的日子苦得连吃饭都吃不上,全家还是节衣缩食供她读书,而她最终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上花桥遂生中学,于68级毕业。
时恰遇文化大革命,大姑回到家里后,想把所学的知识传授家乡的学生。在那年月,能考上初中的知识青年方圆百里难找,于是经本人申请,学校考核合格,大姑就在村里当了第一个民办教师。
在当民办教师的日子里,大姑的生活是非常艰辛的。高埝村小坐落在黄瓜梁子大队保管室,由3间土坯房改造而成,收拾收拾就成了村里第一所学校。没有粉笔,没有黑板,一切用具都需要大姑与另外三位老师来回走20公里到云龙小学领取。
大姑常在日记中记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个人得失,为人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事实上大姑也是这样做的,全村小所有学生都在这3间土坯房里一起上课,大姑与王伯富,唐代俊三名老师轮换上课,既当任课老师又当校长。
白天,她教完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教完了二年级再教三年级……晚上,她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批改作业。就这样,大姑那热情豪爽的性格有了一些文静的气息,性子里去掉了一些急躁的成分,变得较为稳重…几年下来,大姑那和蔼可亲的身影,那爽朗的笑声,那雄浑的歌声,那知书达理的待人之道,赢得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赞许。
一年又一年,大姑的眼睛被熬成高度近视,大姑也年年被评为县里优秀教师。我曾记得,大姑每月只有3元钱的收入,小时候不懂事的我,总埋怨大姑没有给我买一盒文具盒,更埋怨她对学生比我还亲,她那点微薄工资大多都用去为穷苦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品。
高埝村有6个大队,有户人家,最远的大队属于2队,学生都是11岁左右小孩。每到下雨天,有一条小河涨起来无法通过,大姑就在村小为不能回家的孩子送去热腾腾的饭菜。
大姑的课堂,永远是学生们的最爱。她教出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年,大姑所带的班级在全乡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大姑的教学得到上级的认可,被调到离家较远的百花村任教,成为村小班主任老师。年,大姑参加了民办老师招聘考试,并顺利通过成为公办老师。成为公办老师后每月工资元,比起民办老师强多了。不但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穿衣,而且买上了彩电,也在城里住上了新房,好不容易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
而今,大姑的退休工资已是4多元,乡村的土坯房小学也早已变成了漂亮的教学楼。再也不用煤油灯,校舍整洁明亮,学校里还有电脑室,阅览室,图书室。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最令孩子感到幸福的,国家减免了小学生所有学费,不仅如此,学生新课本,书包免费送,吃饭也有补助。
时光荏苒,民办教师一词也少有人提起,但是他们曾是农村小孩学习的希望,播撒下了无数未来希望的种子。大姑她们那一批又一批民办教师吃苦耐劳,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现在还经常回忆起大姑风雨中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回奔波的身影。
我是位集邮爰好者,特地在邮局购买了年邮电部发行j“教师节”纪念邮票一套,和大姑曾经获得的优秀教师奖状珍藏在一起,表达了对大姑,也是对人民教师不辞辛苦教书育人的崇高敬意。
作者简介
蒋建明,就职于中国人寿广安市分公司从事新闻信息工作。年至今为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词学会会员,热爱文学和诗词创作,共发表文章篇。十年来荣获中国人寿四川省公司新闻信息先进个人,广安创文明城市征文中我的文章《和谐的春天》荣获广安市宣传部文联创作三等奖,散文巜神龙山的秋眺》荣获广安市文联广安市旅游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