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035.html
我们都知道,别让孩子成为实现我们梦想的工具,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
可是,这句口号喊出来很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
因为我的乐感不好,出去和朋友们KTV都张不开嘴,所以孩子一定得学会唱歌!这样他会更有个人魅力!因为我小的时候想学钢琴,可是家里没钱,很遗憾。我的孩子一定要学好钢琴。因为我没考上大学,现在只能做点小买卖,遇到有文化的人都感觉掉价儿,我的孩子一定得争气,给我长长脸!这样话,我们很容易分辨出来,这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是我们小时候想实现却没有实现的梦想。
说出这些话,就是在让孩子帮你完成你的梦想,没有将你与孩子的界限划清,没有将孩子看成是独立于我们的值得尊重的个体!
但是,还有一些话,很隐蔽,很容易混淆视听!
乍一听,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考虑。可是仔细一分析,我们对孩子做的,依然在折射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遗憾!
有个妈妈对我这样说:
“因为我小的时候爸妈从来不管我学习,总是忙着工作。我天天和小伙伴们爬墙上树的去玩,不好好学习。然后每次发下成绩单,我爸妈就会非常生气,说我不懂事,他们那么忙那么累都是为了我,结果我还这么不争气!我现在想起那些事情,就觉得很伤心。而且我真的像我爸妈说的那样,没有考上好大学。所以,我认为孩子必须要好好学习,成绩太重要了!我会一直陪着孩子学习,不能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同时,还有个妈妈对我这样说:
“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天天逼着学习,每次听到楼下小朋友玩耍时快乐的笑声,我都非常难过。虽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也考上了好大学,工作也不错,可依然觉得自己很遗憾,童年都是在题海中渡过的。所以,我现在从不给我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不加作业也不给他报任何特长班,他愿意学就学,想去玩就去玩。我想让他过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两位妈妈的话都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可是仔细想来,这些行为都源自她们小时候没有得到满足的“渴望”。
一个妈妈因为童年没得到父母的陪伴,所以辞职在家陪伴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因为童年没有快乐的玩耍,所以让孩子尽情的玩。两个妈妈的做法,都是通过孩子在满足自己当初的渴望。这和让孩子代替实现梦想,没什么差别。
包括我在内。
网络图
我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看着同桌那种可以夹书的双层文具盒,那种羡慕之情,我以为我忘记了。可是我的女儿,让我又回忆起来,而且那么清晰。
每次女儿买衣服,买文具,我都不看价格,只看女儿喜欢与否。只要喜欢,贵一点也没关系。
我曾问过我自己:为什么给儿子买东西经常要货比三家,还要考虑信价比,现在有了小女儿,就这样没有原则?这不应该是我应该有的样子。
然后,我找到了答案:我给女儿买漂亮东西的同时,是在满足三十年前的那个自己。
这也是我内心深处“渴望”的呈现。
而孩子的出生,我们得育儿过程,就是不断暴露我们“渴望”的过程。
这种呈现渴望的方式,有时很难去评判对错。
但是,如果我们能察觉到这些,就为我们“更好的放下”打下了基础!当我们能坦然放下我们的渴望时,才能空出我们内心更多的空间,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如果孩子不希望24小时都在妈妈的注视之下,第一位妈妈也能坦然的给孩子空间,不再执着于“陪伴”这个渴望;
如果孩子希望学习一两种特长,第二位妈妈也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带着他去学习,不再执着于“玩耍”这个渴望。
如果我能放下满足我内在小孩的渴望,就可以更理性地给女儿消费,不会导致她越来越注重品牌和物质。
妈妈的每一个察觉,都将带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一次成长。
网络图
我总以为我的脾气很好,因为我的同学和同事,包括我的亲人们,都说我是一个识大体、懂事、温和的姑娘。
直到我儿子两三岁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脾气多么急躁,我的嗓门可以这么高,我的控制欲是那么的强烈!当我儿子用我的口吻批评我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自己在照镜子!而且,还是无法调换的镜子。
孩子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长大,身上自然会折射出我们的影子。
比如说话的方式、办事的风格。
有一天,我老公生着气,指着儿子大喊道:“你现在脾气很大,你知不知道?你要学会控制一下你的脾气!”当我看着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
一个生着气的爸爸,告诉一个生着气的孩子:不应该生气,应该控制。
这件事我事后和我老公沟通了。脾气急躁,是我们两个共同的缺点,所以我们的儿子脾气急躁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想要改善孩子的脾气,只能从我们先改起。如果,我们无法自我改善,那么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改善呢?
大脑中控制情绪的“前额叶皮质”,在25岁的时候才会发育完全。一个几岁的孩子,怎么说,也没理由比大脑发育完善的大人控制或改善得更好吧?!
再说,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话,我之前也无数次的在文章中说过: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问题了,要从原件修改才有效。
网络图
这部分说两个方面。
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事。
——这句话大家都认同。可是,我们总是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忘记了这句话。
(一)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完美
有一个在育儿上非常苦恼的妈妈找到我,说是她九岁的女儿不想和她说话,总是抵触她。生气了也总是沉默着。
我问她们平时聊天的时间多不多?
她说很少。因为她给女儿报了7个特长班,好像是:钢琴、舞蹈、书法、国学、主持人、机器人、英语。
我问她为什么报这么多?是因为孩子都喜欢吗?
她说:哪一个我都觉得很有必要。我也知道多,孩子连玩的时间都没有,睡觉都睡不够。可是,我不知道取消哪一个,哪个都很重要。
是的,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重要。但是,有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优秀的人吗?
我们知道没有完美的人,可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掏空心思的,压榨孩子的自由时间,想把孩子培养成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完美的人。
有必要说明一下:
我并不是不提倡发展孩子的特长,因为我的孩子也在上特长班。
我建议在孩子喜欢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寻找擅长的领域,有所选择(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去引导孩子发展项兴趣专长。
网络图
(2)忽视我们自身的不完美
之前我写过两篇文章,说的主要是孩子出现问题了,家长却以为都是孩子的原因,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过。然后因为自己的不反省,不调整,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孩子的不良行为也随之越来越多。
这里举一个小例子:
爸爸答应孩子周末去郊游,结果因为领导临时决定赶进度,被叫去加班了。孩子自然会很失望,会生气,会哭闹。
可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不守信用,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不懂事!
我都告诉你我要加班,又不是故意的,你为什么还这么一直哭?(否定情绪)再这么哭,以后我就再也不答应陪你去郊游了?(威胁)瞧你妈妈,给你惯成什么样子了?怎么商量不通呢!这孩子真不懂事……(推卸责任,否定式评价)我们不是完美的,承认我们确实失信了,又能怎样?难道还会把孩子教坏吗?
如果对孩子说:“宝贝,爸爸这次确实没有说到做到,没有遵守我的承诺陪你去郊游,对不起。其实爸爸也很失落,爸爸理解你的心情。下周末爸爸争取补上,好不好?”
我相信,大多数孩子在爸爸如此诚恳的表达之后,都会很宽容的原谅我们。
而且,孩子也会从我们身上学到“坦诚”和“勇敢的承担责任”。
这里,依然有必要说一下:
如果你是怀着只是不想让他哭闹的目的,像背书一样把这些话背出来说给孩子听的话,孩子如果不配合,这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能感受到你的言不由衷。
这些话是要怀着“对结果开放”的态度说给孩子的,即使孩子依然伤心的哭了,我们就继续同理孩子就好,慢慢的他就会释放掉失落的。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的渴望,照出了我们的缺点和不完美。而只看得见孩子缺点的家长,无法看到孩子引导我们成长的力量!
育儿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成为父母,是我们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的孩子如同天使一样,引导着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有我们察觉到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哪些来自于我们小时候未被满足的渴望,我们就能释然很多,也就能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