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的变迁史展现幸福生活图景东北网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m/
齐齐哈尔新闻网12月4日讯(刘星)讲述人林树文,65岁,退休市民。林明远,38岁,林树文之子,事业单位员工。林洋硕,14岁,林明远之女,初中生。“我上学的时候,能有一只铅笔、一块橡皮就不错了,经常是把铅笔用到只剩铅笔头儿,手都拿不住的时候,还要想办法拿纸卷上再接着用。”一边看着孙女书包中各式各样的文具,一边回忆从前的林树文笑着说。林大伯说:“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时候,咱们国家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所以经济条件不好。但是我的父亲希望孩子们都能接受教育,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所以勒紧裤腰带供我们兄弟姐妹上学。”林大伯家有六兄妹,他排行第四。林大伯笑称,他当时最羡慕的事儿,就是大哥、二哥、大姐每个人都拥有一支钢笔。升入小学三年级后,林树文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支钢笔,“那是一支有点漏墨水的旧‘英雄’钢笔,每次用完,手上就蓝糊糊一片。”从小学到中学,从参加中考到大专毕业,林树文用坏了十几支钢笔。如今,五花八门的笔渐渐替代了钢笔,中性笔、马克笔、记号笔、自动铅笔、水彩笔、油画棒……“而且孙女的每支笔上还有美丽的花纹或者卡通图案,有的能一笔多用。”林树文说。对于年出生的林明远来说,文具这个概念已经比父辈丰富了很多。林明远的铁皮文具盒是双层的,这种文具盒在八九十年代的小学生手中几乎人手一个。上层放着常用的文具,比如一支笔一块橡皮,下面就别有洞天,有时放上一支新钢笔,有时放一排新削好的铅笔。当时这种铅笔盒三五元钱一个,每个人的都差不多,里面的文具其实也几乎一样,中华铅笔、英雄钢笔、长城牌高级绘图橡皮……上课的时候,可以听到开关文具盒叮叮咣咣的响声。最令林明远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海绵文具盒。他笑着说:“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市场上出现了海绵文具盒,好像要10元钱一个,绝对属于奢侈品。我虽然非常想要,但是爸妈却不打算给我买。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作文比赛,我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奖品竟然就是一个海绵文具盒。我还记得文具盒的封面是火箭和卫星的图案,当时真是爱不释手,都不舍得用。”林明远说:“当时大部分同学用的是铁皮文具盒。调皮好动的年纪,免不了推搡摔打,伤痕累累的文具盒比比皆是。后来,我只好把这个心爱的海绵文具盒放在家里装文具,到学校的时候还是用平常的铁皮文具盒。”对于“00后”来说,文具盒也早已不再是老式的塑料或铁皮文具盒,花样迭出的笔袋、多功能文具盒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修正液、改正带、多功能画板、万花尺、带锁日记本……文具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可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林洋硕自豪地说:“现在,各式各样的文具已经成了我提升学习效率的好帮手,我现在使用的是一只画着小猪佩奇的笔袋,笔袋大大小小几个隔层,外面还有几个小口袋,更加方便收纳和整理。”60年代,铅笔头儿都舍不得扔;70年代,拥有钢笔令人羡慕;80年代,海绵文具盒可以称得上奢侈品;90年代,文具变得多种多样;00年代后,各式各样的文具琳琅满目……从我们步入校园的第一天开始,文具便成为陪伴我们漫漫求学路最亲密的伙伴。铅笔、橡皮、尺子、量角器、圆规、钢笔、文具盒……一件件文具,既是我们学习生活状况的缩影,其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也体现着时代的变迁。改革开放40年来,文具经历了从短缺到丰富、从简陋到精致的蜕变,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幸福图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