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读书法古代教育家告诉你,怎样学习

看过的书,10年都不会忘记,你是否也渴望自己可以有这样的记忆?

因为作者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但是阅读之后一段时间就容易忘记的人。为了这件事我非常苦恼。我曾经想过各种方法。有时候在想能不能有这样的一种运动,练了之后会增加我的记忆力呢?突然具备一种特异功能,从而达到过目不忘,让我记住所有看过的知识,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令人开心的是,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即将面临高考的学子们,不需要担心,即使像“曾国藩”这样有伟大成就的人,青年时期学习方面也是不突出的,找对了学习方法竟也名垂青史!

据说“曾国藩”在年少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是记忆力又不太好。有一天的晚上,他的家里进了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正要开始行窃,而曾国藩从外面回来了,小偷吓得赶紧翻身跳上了房梁。曾国藩特别爱看书,进了屋之后就拿起了书开始阅读了起来。可能是觉得诗词写的不错,曾国藩想要背下来这首诗词。而反复大声的阅读都没有背诵下来,曾国藩背的兴起索性晚饭也不吃了,于是挑灯夜读。听着曾国藩反反复复背这一首诗词。其实小偷在房梁上早就已经听会,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了,而曾国藩还在那里如同念经一般的叨叨个没完没了,就是记不下来。小偷饥渴难耐,气的是浑身发抖,心里在想怎么会有这么笨的人,最终小偷按耐不住一跃而下,伸手抢过曾国藩手里的书抛置于地。将诗词从头到尾十分流利的背了一遍,然后负手扬长而去,曾国藩在原地目瞪口呆。

这么多年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激励了我,虽然记忆不好总是忘记,但我相信勤能补拙。几个月之前,我专门为了研究读书方法和记忆力方法,买了几本书开始研读起来。其中的书籍有《朱子读书法》、《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超级记忆术》《读懂一本书》。

下面我就把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公布出来,让更多的更多的读者,以及面临高考的学子受益。

一、《朱子读书法》

古人读书是非常注重自己的方法,总结的方法是非常多,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非借而不能读也”等等。古代名人留下来的读书的话语不多,都是只言片语而已,有很多精辟的语言。然而能有人系统的整理下来,就是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从古代流传下来最为系统的,这属于古代读书方法集大成的作者。

《朱子读书法》是南宋时期大儒朱熹所作,有他的弟子整理而成。朱熹,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朱文公”,后世称“朱子”。“朱熹”在世亲手创建考亭书院,武夷精舍,同安县学,重建了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朱熹在古代的教育上和思想上,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生中收的弟子非常多,也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对于读书的方法总结的最多,他的一生写字多,读的书也特别多,由朱熹总结的读书方法还是比较权威的。

朱熹平时读书非常多,博学多才,是历史上公认的学识渊博的师者,他整理了一些平时自己读书的方法,并总结了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文字,不断地进行增减,归纳了关键的地方分为了六点:分别是着力用紧、居敬持志、虚心涵养、切己体察、熟读精思、循序渐进。然后再将文章中的同一类问题归纳到一起,使所读的这本书能够条理分明。为了通俗易懂,接下来我们都用白话解读朱喜的学习方法。

朱熹:总体来说,读书就是要熟读细看,用心体悟。使书里的话语就如同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一样,使书中文字的意思和自己心里的意思形成一致,再去精心思考就能够有所领悟。读书要静下心来慢慢的读,用平静的心态去感受书中的变化,就算是再坚硬的木头也有软弱的位置,读书就是要找容易上手的地方去读,再去处理其它纷繁复杂的地方。

朱熹:读书就要明察事理,想要真正的明察事理就要细心的去领悟,做到一丝不差。只有把细节考虑的周详,思维才能变得敏捷,洞察秋毫,我们内心的意志不断地被打磨,人就变得愈发的精细。即使是把天地间重要的大道理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能够体悟真正的核心。

朱熹:我们好像面对墙壁站着,只有细心的去读书,才能打开壁垒,使思维眼界变得拓宽。一些厌烦读书的人,一定会心沉淀不下,总是间断,而最终一无所得。即使是非常喜欢读书的人,也有可能因为事物繁乱,还没有读出一个眉目就匆匆的放下,没有搞清楚这本书,就把兴趣转移向另一本。因此虽然每天都很勤奋,甚至来不及休息,完全没有从容领会的那种乐趣,读书怎么能够心有所得呢?更谈不上记住了。有坚持而不懈怠,和那种断断续续读书的人相比,结果是不一样的。孔子所谓:“欲速而不达”;孟子所谓:“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很快”。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应届考生考试之前难免着急紧张,遇到考试这样的人生大事,自己沉不住气从而适得其反。越是到关键时期,越要看心理素质,不能急于求进。)

朱熹:安排好事务,把心沉静下来,专心致志坚定不移的去读书,使内心不再动摇,那么读书就能够文意酣畅,血脉通融,自然就能把书中的道理,渐渐的融合理解。内心真正的领悟到了这些道理,才能努力的做到内心坚定不移、对除恶行急,读书就是要循循渐进,慢慢的进入状态,而达到那种深入其中的境界。读书有的时候内心激动不已,其实精湛的境界全在于自己的内心,而心是十分空灵的,神妙莫测的感觉。心是我们身体的主宰,一刻也不能游离,如果心不由自主的飞驰飘忽,游离于体外,身体就没有了,主宰万事万物就没有了枢纽。左顾右盼之间已经不能感知自己的身体所在,更何况去反复辨别书中的言语参考事物?

朱熹告诉学生:自己读书的时候是正襟危坐,慢慢的浏览,轻声吟诵,细心体会书里的意思。制定一个学习期限,安排紧凑的学习计划,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平心静气自然领悟。看一本书一定要仔细,不可泛泛而过。

司马光在谈论做学问的方法时,诵读第一遍是熟悉它,然后是深入思索的贯通,他把自己想成当时的人,去用心体会。

朱熹:凡是读书都要整理好自己用的桌椅,桌面上要保持干干净净,书要放整齐,身体坐正面对书籍。认真从容的看清书上的字体,做到仔细认真清楚,读书时要每一个字诵读得清楚响亮。不可以多加一个字,剪掉一个字,不可以读错一个字,或者颠倒一个字。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能够顺口而出,时间长了自然就不会忘记。

朱熹回复弟子的黄庭坚:凡是读书领会一本就要精通一本,这一本儿读通了,再读其他的也就容易了。就好比是吃饭,难道是一天就能把一辈子的饭吃完?一天的饭也要分三顿吃。一本书还没看完就去涉猎另一本儿,两本书可能都会没有看明白。我在读书的时候看上一句就不会理会下一句是什么,我在读上一章节的时候就不去管下一章节是什么,一天只读一两章的内容。

朱熹:读书都不要怕麻烦,去用心体会所有内容,不要粗心大意。如果有人说读书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害人的深坑,误导别人的。在没有看明白书中所表达的道理时,就好比自己层层的被包在里面,无法看清实质,就需要今天剥掉一层,明天再剥掉一层,把外边的皮剥掉,就看到肉肉去掉了,才看到里面的骨头,骨头的表面去掉,才能看到里边的骨髓,假如粗心大意,读书就不会有所领悟。

朱熹:读书刚开始没有什么疑惑,再往下读就慢慢的出现了问题,有了疑问,等读到了书的中间位置,便处处都是疑问了,等再往后读,慢慢的会发现疑问就变少了,因为逐渐的出现了答案,到最后就能够融会贯通,疑问自然就没有了,到这个时候才算是学问。先生又道:只有大的疑问,以后才能有大的进步。欧阳修先生在写书的时候说道:最合适思考的地方,就是这三个:一个是厕所里,一个是马背上,一个是枕头上。古人写书都是这样的勤奋,我们读书怎么可能一不留神心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去呢?

朱熹:我朱熹从十六七岁的时候开始用心读书,在家中举目之处皆是书本,真是书海无涯,用心去研读。现在看我当时的努力可能微不足道,但当时我确实是吃了很多的苦,读了不少的书。

朱熹在回答弟子张洽的信中写道:读书切忌贪多呀!只有少读书才能容易做到精湛纯熟。

二、《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作者:桦泽紫苑

1、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他的方法是一周输入3次,就是说在一周之中要读3次。先背诵一遍,第二天回过头来复习一遍,第三天再复习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背诵英语单词就是这样记忆的。可以达到在10年中不会忘记,据很多大脑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在一周到10天左右输入3-4次,这种方法也适合应试的学生学习。

按照作者所言,人每天会有大量的信息输入大脑,如果将所有的信息全都记下来的话,人的大脑就会胀破。所以除了非常必要的信息以外,人的大脑基本上会将这些全部的信息忘掉,这也是大脑的自我保护的功能。

2、碎片时间读书法

作者说的是要用每天大量的碎片时间,利用在地铁坐车的时间,会产生非常多的读书时间,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时间管理方法。非常适合一些白领,以及经常上下班的商务人士。

3、深读而不速读

这里边说的读书就跟《朱子读书法》有些相同了。

4、社交读书法

其实就是在读书之后再跟朋友分享,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会在网站上写出来,平台上有的人会问,书里面的内容和哪些相关。平时他会在社交网站平台上发布名言警句,自己再去评论写出自己的想法。

(我建议同学之间可以就一些课题进行讨论,这样会加深记忆力。)

5、趁热打铁读书法

在自己觉得有兴趣的时候就多读一些,趁热打铁让兴趣支配记忆。据说在兴趣盎然的时候,兴奋的时候记忆力可以达到30年,因为在兴奋的状态,大脑分泌的“多巴胺”会促进记忆力。

作者我自己的读书习惯是:

我喜欢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看书,对增加记忆力很有帮助。因为在睡觉之前做的事情,就不会被其他的信息所覆盖,大脑不会再输入新的东西,就不会引起对信息的冲突,可以促进大脑自我休整归纳。还有因为在睡觉之前身心放松愉快,手机已经停止了信息的发布,不用担心谁打电话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