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借侄女出嫁这件事几次刁难我,我父母都

导语:

对于许多已婚女性而言,娘家是她们心中最深处的情感寄托。尽管有句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只要父母尚在,那份血缘亲情就始终无法割舍。然而,对于那些舍不得为娘家付出的女儿,她们回家的路或许会变得异常艰难。

8月18日,玉敏哥哥的女儿小丽即将出嫁。由于玉敏暑假期间忙着给学生补课,她计划在17日下午抵达哥哥家。然而,当玉敏风尘仆仆地赶到家中时,嫂子的态度让她感到有些不悦。嫂子不满地说道:“都说姑姑亲,可你倒好,这是准备三请四邀吗?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尽管被嫂子责备,玉敏还是选择忍让,她立刻到厨房帮忙。由于远嫁的妹妹也回来了,而自己还未开学,玉敏决定在哥哥家留宿,与妹妹好好聊聊。

然而,就在送亲当晚,嫂子开始对玉敏和妹妹抱怨自己在婆家所受的委屈,还将公婆贬得一无是处。最后,嫂子竟然提到:“你们现在一个个翅膀硬了,想当初不是我和你哥供你上学,你能有今天?”玉敏听后,愤怒地反驳道:“别得寸进尺啊,以前看在爸妈的份上忍让你,如今他们都不在了,我还怕你啥?!”

讲述人:玉敏45岁

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有兄妹三人,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我的父母是非常朴实的农民,但他们的思想却深受重男轻女的影响。从小我们就知道,家里的好东西都是给弟弟的。我记得母亲常常说:“我们老了以后要依靠你哥哥的,他才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在这样的环境下,哥哥的身体长得非常强壮。而我,和妹妹一样,在家里总是被忽视的那一个。尽管哥哥的学习成绩并不出色,小学阶段就花了六年时间(当时小学是五年制),中考时也只考了多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成绩很可能导致学生选择辍学去学习一门手艺。然而,父母认为哥哥还太小,于是决定让他再复读一年。母亲当时说:“就让大增(我哥哥)再长长身体吧。”

在初三复读的那一年,父母对哥哥的照顾无微不至,几乎所有的家务和农活都不让他参与,只希望他能专心学习。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全力支持下,哥哥的中考成绩仍然只有多分,依然没有达到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由于哥哥的成绩无法再次复读,班主任建议我父母让哥哥学习一门手艺。这个建议出自对我哥哥的关心,但父母却误解了班主任的好意,觉得他是在贬低自己的儿子。为了哥哥的未来,父亲甚至带着两只老母鸡和一篮鸡蛋,亲自找到在镇上高中的表叔,希望他能帮忙让哥哥进入高中就读。

尽管父母做出了这样的努力,但哥哥进入高中后并没有认真学习,他只是为了三年后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而混日子。父母原本的计划是让哥哥考取大学或者参军,但他们没有预见到哥哥在高二时就和一名叫林红的女孩恋爱了。林红后来成为了我的嫂子。

哥哥的人生轨迹因此发生了改变,原本父母期望他能够当兵提干,但因为女朋友的牵绊,他放弃了这些理想。哥哥在22岁那年娶了林红,并在第二年有了他们的女儿,使父母成为了爷爷奶奶。

而我,虽然在家里并不受宠爱,像茅坑旁边的草一样被忽视,但我却展现出了良好的成长势头。尽管我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但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业表现。从小学到初中,我每年都能拿到奖状并被评为“三好生”。我几乎没有购买过作业本和文具盒。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考中专的说法,所以在我中考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县一中录取。

然而,当我告诉父母这个好消息时,他们并没有我预期的那么高兴。母亲甚至嘀咕道:“去县城读书,花费怕是不少。”我猜想,如果不是我的分数特别高,我父母可能不会让我继续读下去。在他们看来,即使女孩培养得再优秀,最终还是别人家的儿媳妇。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主动放弃了县一中的机会,转而填报了镇上的中学,也就是我表叔所在的学校。这样不仅节省了学费,而且至少可以省下一些生活费(高中三年我都是从家里带咸菜吃的)。三年后,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院。我的初中班主任曾惋惜地对我说:“如果你当初报的是一中,高考成绩绝对比这个要好。毕竟,农村和城市的教学质量还是有所差别的。”然而,我自己已经很满足了。

我们省是高考大省,复读生众多,我能顺利通过独木桥进入大学,也是经过一番努力得来的。正如俗话所说: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我的哥哥虽然已经成家,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他仍然吊儿郎当的过日子。他们夫妻俩都是高中毕业生,认为种地有些屈才,于是决定在镇上开一家服装店。

开店需要成本,但他们自己手里一分钱都没有。于是,哥哥哄骗父母拿出了一万多块钱来租房和进货。然而,懒惰是做生意的大忌,哥嫂每天上午开几个小时的店门,下午就开始打麻将。经常是一个人玩,另一个人抱着孩子站在旁边看。试想这样的生意能长久吗?结果不到两年时间他们的服装店就倒闭了。

然而,两人并不甘心,又开始转行卖茶叶。因为嫂子有个表姐在皖南专门收购新茶,因为有“内己”人带,所以生意总算步入正轨。虽然哥嫂做生意不赔钱了,但我父母落不到一点好,他们先后以交房租、买房等等借口,不断的从我父母手里搜刮。在我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城的一所中学教书。

尽管离家只有40多里路,但每个寒暑假,我都会回家帮忙种庄稼,减轻父母的负担。有一次,我正好在午饭时间回到家,看到父母坐在桌旁吃饭,桌上只有两个菜:一盘酸豆角和一盘蒸茄子,几乎看不到油星。

实际上,我父母在老家也有着不错的收入。他们除了种植十几亩地外,还搞养殖业,每年能卖出几十只鸡、鹅和鸭。此外,我父亲还会在农闲时期跟着同村人去盖房子。尽管如此,每次我回到家中,都会发现家里的条件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富裕。尽管妹妹也外出打工了,我每个月都会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来补贴家用,并为父母购买衣物和鞋袜。每年春节,我也会买好年货送回家。

然而,哥哥和嫂子对父母的贡献却远远不如我。他们每次回家,不是带米面,就是从菜园子里摘菜、从笼子里抓鸡鸭,像鬼子扫荡一样拿走家里的一切。尽管外人常常夸赞哥哥和嫂子混得好,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家里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嫂子生下第二个儿子后,父母更是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奉献。

我也曾觉得父母偏心哥哥一家,心里有过不满。但每次看到父母满头白发和佝偻的身躯,我又不忍心再发牢骚。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好对象,他也从不反对我对父母的贴补。我们买了车后,回家的路也变得更加方便了。每个节假日,我们都会回家给父母送去吃的喝的。

妹妹玉芳在打工期间认识了一个外省小伙子并与之谈恋爱。由于婆家也不富裕,他们婚后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对于远嫁的女儿来说,有利有弊。在我看来,妹妹比我幸运多了。远离家乡让她不用经常听父母的唠叨,也不需要费力与哥嫂维护关系。

尽管如此,哥哥还是找了一个理由让我回家给侄女补课。每次回家,除了给父母带的东西外,我还得给侄女准备一些学习资料。这让我感到有些压力,因为我希望能够在寒暑假期间好好休息一下。不过,为了家人,我愿意付出这些努力。

哎,真是一言难尽。我总是得给侄子侄女买水果、零食,搞得好像我在讨好他们似的,既费时间又费精力,还费钱。更让我头疼的是,几年前,侄子要考高中,哥哥直接把他那个调皮捣蛋的儿子扔给了我,让我照顾。他们自己却成了甩手掌柜。

哥哥和嫂子怕他们的宝贝儿子在集体宿舍受委屈,直接要求让他住在我家。嫂子甚至说:“你就把他当自己生的儿子吧,他可是我们老刘家的根!”就这样,侄子在我们家住了三年,一直到我儿子考上大学。

说实话,侄子能考上大学,我也挺有面子的。否则,哥哥和嫂子肯定会说我偏心。这三年里,除了学费,他们从来不管伙食费。有时候,他们可能想儿子了,就会过来看看,但也就买点侄子爱吃的零食。而我们却要热情款待他们。

四年前,我父亲查出了肺癌晚期,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母亲也因为脑溢血在一年半内相继去世。从看病到丧葬费,我和妹妹都要分摊,我出的比妹妹多。因为我的收入比她高。

父母不在了,我也很少回老家了。一方面是因为我工作忙,要带毕业班还兼任班主任;另一方面,我也想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挣点外快。毕竟,我和丈夫的工资有限,儿子在外省读大学,我们得为他的未来做准备。

尽管我们老家有出嫁的女儿每年“三节”要回娘家拜节的习俗,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还是要给哥嫂买礼物。但说实话,我对哥嫂的感情并不深,所以每年也就春节回去一趟,平时没事基本不回去。

嫂子对此非常不满意,她曾跟我妹妹抱怨:“你姐姐嫁的远也就算了,她倒好,四个轱辘转几圈的事,也不回来!”听到妹妹这么说,我想想还是尽量在节前抽时间给哥嫂送点东西回去吧。他们肯定不会想起我,毕竟侄女已经是二十好几的大姑娘了。记得去年,她与邻村一个小伙子确定了恋爱关系,并把婚期定在了今年的8月18号。

常言道“侄女随姑”,这孩子从小就特别粘我,因此从相亲到订婚,无论多忙,我每次都尽量抽时间参加。作为姑姑,在她结婚时,我自然要封个大红包,但我不想像外人那样,非要等到结婚现场。为了让侄女早点置办出嫁物品,我提前给她转账,让她收下。

暑假期间,我和几个同事办了个补习班,所以给侄女转账后,我就按部就班地准备补习班的课程。想着现在婚礼都在酒店办,家里应该也没啥事,尤其是女方这边。中途我和侄女通过几次电话,问她还缺什么,我好给她买回去。侄女告诉我差不多预备好了。因此我计划最晚17号下午回哥哥家。

原本高高兴兴地回娘家喝喜酒,没想到那天刚进院门,正好遇见从屋子里走出来的嫂子。我笑着跟她打招呼,她却没好气地回应:“大忙人终于回来啦?都说姑姑亲,你是不是要我们三请四邀才回来啊?”我一听就知道她不是好话,也不跟她计较,就打哈哈直奔厨房,看看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留下我老公雷群尴尬地站在院子里,不知道如何接话。

吃完午饭,嫂子就在房间里数着女方的随手礼有多少份。我笑着夸糖盒包装精美、好看。她却横了我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好看?你知道折这个有多费事不?本来想着你能早点回来帮忙呢,结果你比人家江苏的亲都晚!

指望你啥也干不了。”自从嫂子进我们家门,说话一直趾高气扬的,全家人都惯着她,所以她有恃无恐,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收敛。听她这么数落我,我也不想跟她抬杠。毕竟这是侄女的大喜日子,过于争执会破坏气氛,所以我选择不去理会她。那一晚,侄女担心睡姿会把发型弄乱,坚持要我和妹妹陪她玩麻将。

就这样,我们一直玩到凌晨三点才作罢。第二天一大早,婚车就来到家门口迎亲,我们女方这边则乘坐小轿车前往男方家。婚礼热闹非凡,我们吃喝玩乐一整天。之后,我让老公带着儿子先回家,自己则选择留下,想和妹妹好好聊聊,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

那天晚上,在哥哥家吃完饭后,几个本家的叔伯婶子也来了。我们坐在客厅沙发上聊天,话题无非是家庭和孩子。当二婶问起我儿子的情况时,我只是简单地说他还在努力,没有提及工作和房子的事。

没想到嫂子突然插嘴说:“哼,哭穷谁信啊?你们两个拿着‘铁饭碗’的人养一个孩子还叫苦连天,那我们这些人还怎么活?”这话让我有些不悦,我回娘家是出于对家人的关心和想念,而不是为了蹭饭或找茬。于是我反驳道:“两个小教师能有多大本事,不就是挣点死工资嘛!”

听到我这么说,嫂子立刻来了兴致,开始翻起旧账来。她提到当初她结婚的时候,我们家甚至没有足够的“上轿衣”,床单和被罩也只是廉价的腈纶材质。她指责我父母一辈子没能耐,“棒槌从他们手里都要细一大截”,意思就是小气。

其实,父母那代人节俭惯了,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是正常的。但是嫂子一直唠叨着,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指责老两口节俭却没把钱花在她身上。最后,嫂子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道:“那时候要不是我和你哥支持你,你以为你能读高中啊?更别说考大学了!现在可好,一个个翅膀硬了,根本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一屋子人被嫂子说得鸦雀无声,大家都不知怎么把谈话进行下去。

妹妹一直喜欢做和事佬,脾气也比我好,再说常年不在家,跟嫂子也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但是我实在忍不住了,我不管嫂子爱不爱听,不客气地回怼了她,替辛苦一辈子已经入土的父母叫苦喊冤,也把我对娘家的贡献摆了出来,我问心无愧。

然而,嫂子是要强惯了的,她怎么可能服气呢?于是跟我展开了激烈的争吵。我哥从里屋出来,让我们每人少说几句。但我无视了我哥的请求,认真地告诉嫂子:“我奉劝你,你这个脾气要改。

以前在父母手里,他们可以包容你;我们做小姑子的看在父母的面上,也可以忍受。但做人要见好就收,不要无底线的。谁都不傻,谁也不欠你的!”听完这些话,我用傲慢的语气对嫂子说:“父母现在都不在了,你觉得我还怕你啥?”说完,我“噔噔”的上楼去房间休息了!

明天等侄女回门后,吃完饭我就打道回府。至于下一次哪一天回来,要看我的心情。这样一个没有温暖可言的娘家,走不走动都无所谓。父母在时,人生尚有来处;父母离去后,人生只剩归途!大家觉得我这次跟嫂子闹僵了,应不应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