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初十是母亲誕辰九十五周年。中元节冥火闪烁,浮光人影,我独自徘徊在母亲曾经的卧室,翻阅过去照片。
母亲年轻时十分标致,由于家境的贫寒,从小就懂得勤奋贤惠,养成少言多做的习惯。
成人后,母亲相夫教子,年纪轻轻就担负赡养老人的职责。甚至放弃了城市户口的待遇。重回到农村,我们从小就随母亲在农村煎熬长大。
左边第三个为母亲。左边是她二个儿子,右边是她三个女儿。
记得那一年,全国性自然灾害,缺粮缺油,饥不裹腹,我们莱农缺油少粮,祖父与我们一起生活。一点点米饭母亲总是先尽老人,剩下的也只能清汤寡水。我上学总是饥肠辘辘,难以集中精力。课间忍耐不住,总是急匆匆跑回家中,抓点饭团或红薯草草咽上几口充饥。炒菜也无油,往往都是烟巴味道,每每看见煤油灯下一边是饭堂里蜷缩倦坐的祖父的渴望,一边是劳作了一天,还要在厨房里烧火的母亲做饭身影,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还记得小妹出生,月子里母亲以腌菜炒香干为食,一点点补贴为我哥俩买了铁皮文具盒的学习用具。
父亲的离世,母亲四十二岁,担当起全部家务,靠做临时工养活家人。工作一天回到家,满身油漆味道连饭盒里都是汽油味。每逢周末,总要把工余时间砍柴拖回家,一个妇道人家,满满一车柴草,好心师傅总是帮忙送回家中。每逢周末,计划的肉票又不够,母亲专为上高中的我在餐馆买点卤肉为补充营养。
原以为我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与母亲在一起可以地久天长,但事与愿违,一桩桩残酷的事实多次击垮母亲的心灵。终身苦往肚子里咽,遭受的罪难以言说。
今天,在纪念母亲誕辰九十五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再去责备母亲为什么当年非要离开城市户口的地方回到农村去。不再去责备每逢年节我们吃饭夹菜遭敲击。不再去责备老人听信传销买高价保健品为儿女保健康。而自己节俭剩菜剩饭度日。到如今,一切都没有补偿的机会,也许母亲有在天之灵,儿女们过得好,足矣!
愿天堂里母亲安息!(周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