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碟话题终结式聊天上热搜父母怎么做,

1

最近,叶一茜在微博上吐槽“和森碟的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冲上了微博热搜。

原来,森碟去看了暑期档最热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叶一茜跟她展开了下面这段对话:

森碟和妈妈聊天开启“话题终结”模式,叶一茜努力找话题,都遭森碟“实力拒绝”。

网友们纷纷表示“过于真实”,好像看到了自己和妈妈对话的样子。

还有网友忍不住吐槽自家孩子“你这一问一答的还算客气的。我家13岁的儿子问N句才答一句”。

2

除了这种散发着“妈,你还有事吗”的死亡聊天,手机玩得很溜的孩子们,总会在朋友圈设置权限“仅父母不可见”,让想通过朋友圈窥屏的家长无计可施。

父母很疑惑:以前孩子是个“小话痨”,有什么事儿都跟爸爸妈妈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愿跟父母交流了。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因为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小秘密,需要更多的私人空间,还因为很多父母自带“把天聊死”的属性。

“爸爸,你说那个超人最后能不能打赢怪兽啊?”

“不要天天就想着看电视,有这时间不如多看看书。”

“妈妈,你看我的文具盒多好看。”

“你钱多了没地花是不是?文具盒再好看有什么用,把学习成绩提上去比什么都强。”

“妈我想辞职”

“别辞,这工作牌子好,学东西多。”

“我真的已经严重到抑郁了”

“别辞,你可能还没发现这工作的好,再坚持坚持”

最开始,孩子都是带着满腔期待,主动沟通,慢慢地发现,跟父母聊天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上,一次两次后,孩子就从什么都想跟父母分享,变成关上心门渐走渐远。

3

前不久,看到了一条新闻,“男孩假扮妈妈和教育专家诉苦”。

马上就要上小学五年级的俊俊,最近有些小烦恼,爸爸经常动不动就批评他,两个人聊不到一块去。

“我就觉得我爸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但是我又说不过他。”俊俊就想找个专家,来给爸爸说说怎么当父母。

暑假俊俊想去游泳,爸爸不让他去,还安排了他最不喜欢的踢足球。俊俊不乐意,爸爸就说“别人照样在做,为什么你不能吃苦,跟没骨头似的。”

俊俊知道,无论怎么说,爸爸都不会理解他。于是他假扮妈妈和教育专家诉苦,想找个人管管家长,还把聊天截图发给了妈妈和家里人,唯独没有发给爸爸。

“因为爸爸太凶了,我不敢发给爸爸看。”

看到这条新闻,我们忍不住为小戏精的机智点赞,也不禁反思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

孩子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跟爸妈说,而是找所谓的教育专家诉苦;妈妈看到聊天截图,第一反应不是跟孩子沟通,而是哭笑不得晒朋友圈。

有句话说得对,“父母希望得到孩子的一句感谢,而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一句道歉。”二者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思想平面上,注定代沟越来越大。

当孩子主动找父母沟通,父母却认为孩子在“搞事情”,还把它拿来跟外人逗乐,我们还能怪孩子越长大越不愿和父母沟通吗!

4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女儿会因为我不在意她同学骨折而难过”。

读高二的女儿告诉妈妈,同学骨折了,结果妈妈脱口而出“那得多耽误学习啊”,女儿流泪说“果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半个小时不理妈妈。

为什么女儿不理妈妈?因为女儿会觉得妈妈在意学习胜过身体。

她把你的反应投射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生病受伤,可能无法得到关心,还会被责怪,感到心寒。

其实妈妈换个角度就很好理解女儿的情绪了,假如妈妈的同事受伤了,和女儿说,女儿脱口而出,“那得多耽误赚钱啊”,妈妈又会怎么想呢?

父母总是念叨“我说你这孩子,什么事都不愿和我们沟通”。

那是因为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说的话根本不重要,即便说了,父母也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说了又有什么用呢!

5

龙应台说:做父母和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的。亲子沟通也一样。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才不会把天聊死呢?

(1)养成交流习惯

父母只有从小就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孩子建立交流习惯,亲子间才能拥有长久健康的沟通关系。

前段时间,一张图片引发网友共鸣。

“爸妈一般都怎么道歉?”“吃饭了。”

这说明了父母的不善言辞,也说明用餐时间是亲子沟通的润滑剂。

在吃饭时,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谈话,说说最近印象深刻的事,了解彼此的生活。

当孩子习惯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家庭保持坦诚交流的氛围,孩子长大后与父母才有话可说,父母才有机会和孩子聊更多深刻的道理。

(2)培养共情能力

有效沟通=67%情绪+33%问题。这告诉我们,只有情绪被接纳,沟通才能继续,问题才能解决。

可惜很多父母,只看到问题,看到分数不如意、孩子又闯祸,看不见孩子的开心、委屈、不安,总是急于批评、纠正。

在孩子看来:

不想去做的事情,不擅长做的事情,父母偏偏逼着自己去做,仿佛就在等着自己出丑;

受到委屈的时候,以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理解自己的人,但是他们只是一笑置之,还说你笨。

当亲子沟通,总是鸡同鸭讲,当孩子眼中,父母只在乎成绩,孩子就会打消倾诉沟通的念头。

所以,父母应该培养共情能力,当你能理解孩子的感受,你会发现亲子沟通也并没有那么难。

(3)学会倾听理解

所有表达,都是为了得到理解和接纳,孩子也一样。

亲子沟通时,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发言时间,先耐心听孩子说,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不认同,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对于孩子而言,比完全理解他们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倾听和尝试理解的过程中,流露出的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6

虽然,父母与孩子间,是一段渐行渐远的缘分。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与孩子大概无法始终一如当初无话不谈。

但只要父母在沟通中给孩子多一分关爱,少一点苛求;多一分共情,少一点指责;多一分倾听,少一点否定,那么彼此的心门便一直会向对方敞开。

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在努力爱你,只是方法太笨,有时候,我们都没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我们也想做的更好,若是做的不好,请多多包涵。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陪你慢慢长大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