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型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魏健

01人的一生,本质上是在迈向生命的原点

童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人的一生看似是走向遥远的终点,本质上却是迈向生命的原点。

很多人,一生不过是在不断地重复童年。那些求之不得,那些遗憾和心碎,要用往后余生,不断填补。

某次在网上浏览帖子,看到一个网友讲述自己童年经历:他小的时候看到同学有漂亮的文具盒,就想让爸爸给自己也买一个,但求了大半年,最终无果,失望至极。后来他成了大学教授,却始终有“文具盒情结”,看到哪个学生桌上摆了漂亮的文具,下了课就忍不住过去看看,把玩一会,总会被学生笑。

童年时期因为父母的原因,而未完成的令人失望、遗憾的事件,仿佛一个黑洞,无论我们长大后如何疯狂弥补,都无法填满。那些“未完成事件”就是一个阻碍人们“长大”的障碍因素。人格的自然成长在这个障碍面前被迫停止,长大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障碍因素,那个内心的小孩就会自动跳出来,人们的表现瞬间退化成未发育成熟的孩童。

童年遭遇的伤害越大,人就越难成长为成熟的成年人。当他们成为父母之后,本质上还是孩子。心理学家武志红将之称为“巨婴”,也就是“不成熟的父母”。

《遇见孩子》一书中,将“不成熟的父母”分为几类:彼得·潘式家长(不愿承担责任)、直升机式家长(事事包办)、潮人式家长(热衷于扮酷,无法给子女足够的安全感)、copy式家长(将子女的童年看成自己童年的延续)、无痛型父母(麻木不仁)。相信这几类家长,轻易就能在你的身边找到。

这几类家长,就是《不成熟的父母》中所说的“情感不成熟”的人。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没有自信且情绪化。这样的人一旦成为父母,无疑是孩子的灾难。他们的孩子难以与父母产生情感联结,导致他们情绪敏感,容易愤怒,很难建立亲密关系。

这样的父母,孩子经常会觉得与父母的关系产生了错位,他们会觉得自己才是父母,要照顾父母的需求,自己的需求反而得不到呼应和满足。而当孩子的需求一次次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想要的那个“文具盒”会一次又一次阻碍他成长成为真正的成年人。

2情感成熟的父母,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情感成熟”呢?

在《不成熟的父母》中,对“情感成熟”的定义为:一个人能客观地进行思考并于他人保持深层的情感联系。

情感成熟的人可以独立地完成很多事,同时还有深厚的情感寄托,并且能将两者顺利地融入日常生活中。

他们有着很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并且很珍惜他们最亲密的关系。由于情感成熟的人有着善良的同情心、良好的情绪控制以及高情商,他们总是和其他人相处得很好。

他们对他人的内心生活很感兴趣,并且很乐意敞开胸怀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直接与他人共同协调彼此的差异。

是啊,我们所有人,童年时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拥有这样的父母。和这样的父母在一起,会觉得踏实可靠,也能在他们身上学习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式。和他们在一起的愉快时光,会给孩子面对人生的最大勇气。

但事实是,我们的父母,由于自身成长环境的局限,都没有那么的“成熟”。比如我妈妈,就是《遇见孩子》书中提到的“无痛型父母”,我的所有痛苦,在她眼中都是“这有啥”“这么点小事就难受”“以后到了社会上,谁会让着你”?这使得我永远无法在她面前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期待。

但是,所有我们承受的痛苦,我们应该刻意为我们的孩子避免,而非让痛苦延续。如果我们的父母受到的痛苦,让他们给我们关上了观赏美景的窗子,那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为孩子打开那扇窗户,让他们看到外面的明月清风。

03

怎样才能成为“情感成熟”的父母呢?

在《遇见孩子》这本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父母,给出了“药方”:

彼得·潘式家长:需要勇气,成长为真正的成人。这种父母成长的关键之处是“规矩”。不仅要给孩子设定规矩,自己也要遵守规则。

直升机式家长:需要信任。这种父母成长的关键之处是“相信世界”。因为他们对子女的不信任感,主要来自于对世界的不信任感。自己首先要建立安全感,才能给子女足够的信任。

潮人式家长:需要树立意识。这种父母成长的关键之处是“成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长大成人的范本。不要过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