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醋采
Mina.L图
纪录片,网络
我始终倾向于让孩子接受“快乐教育”。
年之前,我的孩子在上海一家私立幼儿园上学,那个学校以英文课程为主,氛围不错。
到孩子4岁时,我和孩子爸爸开始考虑他上小学的问题。
这期间,我们考虑过继续给他报国内的私立小学,然而私立学校太多、价格不菲,甚至未来会更贵,这让我觉得成本太高。
也许有人问,为什么不去上海的公立学校呢?主要原因是公立学校很多都是应试教育,作为一个从应试教育走过来的家长,我深谙应试教育的“累”,我不想让孩子再那么辛苦。
思前想后,我向我公司老板申请到去东京分公司工作的机会,于是年,我和日本国籍的先生带着刚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举家搬到了日本东京。
01
在东京,公立学校比国际学校更让我心动
日本的学校分三种:公立、私立和国际学校。我家不算偏僻,坐地铁到东京站大概20分钟,所以最初选学校的时候,想选一家离家近的私立或国际学校。
然而走访很多学校后,我发现日本私立或国际幼儿园的选择很少。
有些国际幼儿园校舍漂亮、设施全面,却离家特别远。稍微近一点的私立或者国际学校,教学楼又非常小。
它们更像一个个精致的百年企业,学校内就有很多课外班,教师也更注重培养“精英”——那些能够升入优秀高中和大学的尖子生。学费也是不菲,对孩子要求高,要通过一层层面试才能进,进去之后还要守很多规矩,讲很多礼仪。
反观东京本地幼小中的公立学校,他们的校舍不仅离家近,并且环境好、设备全、场地大,不仅如此,公立学校还免学费、教学环境轻松。虽然教师资源每年都有调动,但公立学校主打义务教育,课外班很少,至少能让孩子感觉到快乐。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公立小学不需要加试就可以上。我自认孩子属于“普娃”,不想上了私立之后还要去卷课外补习班。那跟国内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除此之外,日本公立幼儿园不只有日本人,也常见到中国、印度、以及爸爸是英美人、妈妈是日本人的混血孩子。一个班大概三十个孩子,外国孩子就占了四分之一,也能接触到一些多元的文化。
对比私立和国际学校出人意料的卷,反倒让我更动心于公立学校。
后来我和孩子爸爸商量,要不要让孩子走“说英语的国际路线?”爸爸考虑孩子初来乍到,不熟悉日本礼仪,担心去了私立或者国际学校会很辛苦。
于是我们一致决定,让孩子先以日本教育为主,幼儿园和小学在公立学校先念着,等打好基础,再考虑孩子以后的学校。
02
东京的公立学校,比家长考虑的周到
孩子在东京的公立学校快乐吗?快乐。
幼儿园阶段,体育、手工、念故事书、跳舞等等,是大多数幼儿园的基本课程。等孩子上大班后,还会教国语和数学,目的是和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衔接,但教课内容很少,还是以动手和玩为主。
在日本的公立幼儿园,每日的作息大致是这样的:
早上,家长必须亲自送孩子到校门口(幼儿园时期要家长接送,小学孩子会组队上下学);
早上9点,孩子开始进校门;
进校门时,站在校门口的老师和校园长迎接到孩子,家长就可以回去了;
早上孩子们都到齐后,老师开始点名;
点名完毕,老师念当天的时刻表,告诉孩子们今天要做的事情,然后一一去完成;
中午孩子们开始吃午饭;
下午孩子们可以去操场活动,在室外玩耍;
放学前,孩子们要把自己的东西全部整理好,排队等待家长;
最后,家长带着孩子站成两排,等老师和家长汇报完这一天的流程,家长再领着孩子跟老师鞠躬,说再见,然后才可以自由回家。
从作息上能看出,“集体化教育”是日本公立学校的一个特点。在学校,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很详细、很统一的规定。
在老师的口令下,小朋友要自己把外套挂好,吃饭的餐桌斤叠好,还有很多小事也要孩子自己完成。
除此之外,学校会给每个学生发一些清单,上面写着学校要组织的活动、学龄儿童相关的免费和付费活动等等。还有一个联络本子,上面写着当天的作业清单,以及学生在学校时,老师需要和家长汇报的事情。
学校想得很周全,为了避免孩子因为不必要的文具分心,所以对用具有着最朴素的标准。孩子需要带哪个笔记本,要带哪些文具盒衣服等,都有很详细的规定。孩子们按照纸上的要求,就会自己准备相应的东西。
当然,作为家长,我也可以帮孩子去准备,但我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如果经常给予孩子帮助,时间一久,学校里要做的很多事情,孩子就会跟不上。比如放学收拾书包,别的小朋友都收拾完了,只有自己因为动作慢没收拾完,这样就会掉队。
所以必须让孩子自己做,也算是对孩子的硬性要求。
可喜的是,我确实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我明显感觉孩子的自律性变高了,动手能力变强了。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和其他家长带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出去旅行,这期间的所有事都不用大人去讲,孩子们自己就会收拾包、刷牙、换衣服,非常独立。
03
培训班选择多,可以佛系报名
课业之余,根据孩子的兴趣,我给他报了网球、钢琴、英语三门兴趣班。
日本的培训班大多是日本人经营,但如果与英语相关,培训班里就会多些外籍员工和老师。
日本的兴趣班选择比较多,能想象到的都有开班,且基本都是大班制。我家孩子上的英语班和网球班就是大班,每班有五六个人,游泳班十个人,只有钢琴班是一对一。
每个培训班都按月收费。比如一个月上四次课,一次性要付齐四次课程的费用,大班每个月要花六百元左右人民币,一对一或者小班则会更贵一点。
在日本,学校对孩子的体育很重视,日本家长对游泳尤其重视。疫情期间,学校游泳课停课,很多家长就去课外给孩子报游泳班,我也给孩子报过游泳课,但他学几次就不想学了,后来就没有继续报。
我不想勉强他学,毕竟,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不过能够看到的是,认真上过体育课后,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很多。比如天冷时,他们穿得很少,但他们觉得没关系,也很少生病。
孩子少生病,还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一下子让我省了不少心,这就是集体化教育比较明显的优点。
04
周围都是“完美妈妈”,我负重前行
我原本以为,孩子只要接受了“快乐教育”,老母亲就可以躺平解放无压力了。事实证明,快乐是孩子的,老母亲还得负重前行。
在东京,妈妈们都是自己带娃,完全不用老人帮忙。在我家,因为孩子爸爸经常出差,所以带孩子基本是我一个人。
自己带娃后,因为还要兼顾工作,所以很多公司和朋友的聚会,都变得非必要不参加。因为工作和孩子都要费心费神,自己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和体力。
记得刚给孩子报名幼儿园的时候,只觉得填个表,就能让孩子入园。没想到刚申请完,老师就发给我很多文件,上面写满了需要家长准备的东西,比如需要自己买书包饭盒,以及幼儿园园服、帽子。
东西还不能随便买,因为幼儿园对细节有要求。包括东西的尺寸、布料、冬天用的、夏天用的等等,都需要妈妈们考虑的非常周全。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让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因为工作加带娃加准备这些东西,足以花费我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迫于学校的要求,我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准备。
所以看了清单,我很不耐烦,感觉压力山大!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日本的妈妈。她们注重细节,而且有精力去做这些事情。
比如她们会给自家女孩编非常漂亮的小辫子,亲手做有头文字字母的小头绳,很精致,一看就花了很多心思。
她们不仅对孩子精致,自己也非常精致。每次接孩子,我都发现她们脸上画着精致的全妆,手上留着精致的美甲。
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幼儿园时期的一个家长,她每天把小儿子放进背带里,背着儿子在幼儿园门口接女儿。听上去很辛苦,但那个妈妈的打扮像极了杂志上的模特,非常引人注目。
相比之下,我就朴素和焦躁多了。跟这些“完美妈妈”在一起,压力不小,动力也不小。以前不那么细致的我,在周遭环境的影响下,着实“进步”了不少。
我是对自己打鸡血,对孩子偏佛系的人。
我始终认为,孩子的生活、语言习惯,是在一个大教育环境下形成的,虽然我们可以用额外的时间去教他一些东西,但不能过于指望他熟悉周围环境以外的东西。
我尊重他的自主性,让他自己思考和选择,如果有些事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之外,我也不会勉强。
想到刚来东京时,孩子经常觉得孤独,那段时间我常常充当他的“心理咨询师”,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陪他去感受孤独,跟他说“我知道你的感受,但现在只能去接受这种感觉。”
为了让他更适应环境,我会带他做很多事情,比如出去玩、每周末安排一些活动、认识一些新朋友。
每隔一段时间,我会问他,“你现在的心情怎样?你更喜欢上海还是东京?”开始时,他会说喜欢上海,因为上海有他经常去的地方,后来慢慢变成了“都挺喜欢”。
到现在,他还是会说“都喜欢”,并且把他在东京、上海喜欢的人和事都列举出来。
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方面我不希望他忘记国内的感受和回忆,另一方面他现在能感受到开心,证明他愿意在这生活。
现在孩子已经习惯了东京的环境,我希望他在这边能把值得学习的地方掌握好,等寒暑假,我会带他回国待两三个月,只说中文,那样对他语言学习的激励会好一些。
至于之后的计划,目前来说,孩子小学阶段会留在东京。未来,我可能会帮他换个视角、换个环境,可能去其他国家,也可能带娃搬家去日本其他城市上学。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毕竟孩子在不断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作为父母,我也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在我看来,或许只有自我修炼好了,才能带娃迈上新台阶。